她們也不是多有天賦的人,加上平日裡面其她的雜事會佔據她們的大部分時間,所以哪怕她們用了好幾年時間,也沒有學出太大的名堂來,也就勉強能夠寫自己的名字。
因為每次寫信給對方的時候都得落下自己的名字。
這樣好似寫信這事兒才有一定的儀式感,好在自己的名字也不難寫,多練幾次也就會了。
其她的字呢,簡單的她也會寫,一些太複雜的了,她就不會,也不願意花時間去多學呢,那書上的字兒呢,她可以認一大部分,給她一篇文章,她能夠連蒙帶猜的,大概的估計出那篇文章想要表達出來的意思。
反正學到的東西與那位大宅院裡面出來的姑娘進行書信溝通是不成問題了。
後來那大雜院裡面出來的姑娘越混越好了,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不錯,想來如果曾經救了她的那位姑娘也出來跟著她一起幹,日子肯定也會更不錯的。
畢竟她也知道,那位救了她的姑娘有時候日子也不好過的。現在她有能力了,可以對她有更多的幫助了。
如果出來了,那姑娘能力也不低,為人也不錯,相信很快就可以過上與她一般的日子的那個時候,她們可就成為了真正的知己了。
可惜哪位救了她的姑娘不願意出來的原因有很多。
她的爹爹孃親並沒有像那位大宅院裡面出來的那位姑娘的爹爹孃親那麼的糟糕,她的爹爹孃親們好歹還是知道自己是她們的親生女兒的。
知道她為這個家付出了那麼多,也有最基本的人性,沒有壞到那般地步。
她在那個家也還能夠很好的待下去,當然以後她也是會嫁人生子的。
但這不就是這個時代的姑娘們的常規的人生軌跡嘛,她覺得自己早晚也會走的呀!
只是到時候一定要把眼睛擦的亮亮的,切忌不要選錯了人。
那位大宅院裡面出來的姑娘救了她的那個姑娘,沒有想要來這兒的想法,她也沒有勉強,畢竟人各有志嘛,如果她是那位姑娘那般的處境,可能也不會選擇輕易的離開的。
人活在這世上追求的是什麼呀?反正她追求的就是一個舒適安穩的環境罷了。
她之前的生活不夠安穩,她就嚮往著安穩的生活,並且為此努力,現在努力了那麼久,付出了那麼多,終於擁有一個相對比較安穩的環境了,而那位救了她的姑娘,人家一直都處於安穩的環境。
只不過物質條件沒有她現在的這般好罷了,但這些東西終歸是外在的,只要能夠吃飽穿暖,至於吃的好不好,穿的衣服的質量好不好,其實沒有那麼的重要了,有時候有得就有失。
相信那位救了她的姑娘,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態吧,而且還有親情在身邊,她可以擁有友情,可以擁有愛情。
但是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擁有親情了,所以其實說到底她還是有些羨慕那姑娘的,不過嫉妒什麼的是沒有的,既然那一位救了她的姑娘不願意來,她又想要讓人家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那她就儘量的把自己目前學到的一些東西,毫無保留的教授給對方。
至於對方能不能夠領悟得到,那她只能夠在心底裡面請求對方可以領悟到了。
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一般人她還不會隨意給的,畢竟能夠讓她在那些店鋪裡面獲得錢財地位的東西,如果給了別人,那她就失去了一絲競爭力了。
這些都是她靠自己的經驗,慢慢的摸索出來的,不是可以隨意的給予給別人的。
但是她願意無私的給予那個救過她的姑娘。其一可能是因為確定對方不會來了,所以就算對方擁有了一些技能,對於她來說也造不成過多的威脅。
其二,人家當初救了她一命,現在她有能力了,當然得儘量的回報人家呀!
這些回報對於她來說都無傷大雅的,根本不需要她付出太多就能夠讓對方擁有一些資源。
而那陌生的姑娘,也就是吳鐵樹的祖母收到了對方送來的那些能夠賺錢,讓一家人都過上好日子的重要的經驗之後,她瀏覽了一遍,快速的把那寫滿的紙張燒掉了。
上面的那些東西確實非常的有用,但是這一次她並不打算把她們全部都落在實處,或者分享給自己的家人們,人心不足蛇吞象。
她的家人們一直知道她與一位姑娘有來往。但是她的家人們不知道她與那位姑娘有牽扯的真正原因。
她給她的家人們說的理由是。她與那位姑娘在路上偶遇的,發現雙方都非常聊得來,然後就留了家裡的地址,方便寄信或者寄物件,一開始她收到對方送來的信的時候,她的家人們是非常擔憂的,雖說對方也是女子,但是畢竟是陌生人呀!
她們還教訓自己的女兒,以後不管在路上遇到的是男女老少,能不搭理就不搭理,誰知道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