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如果找事兒的人不夠聰明,不能意識到這一層,或者他們自己也不敢把事情鬧大了,怕到時候不僅不得到好,周圍的人知道後還會嫌棄他們的,與他們這樣的人斷絕往,那他們就會私下悄悄的找商家,想要私了。
對比起鬧大,商家當然是喜歡私了的。
他們基本上都有一套解決這類問題的法子的。
甚至都不用老闆出面,下面的人就可以解決了的。
至於那來鬧事兒的人的結局是好是壞,基本上就由他們來決定了。
大概有錢是真的可以做到很多沒有錢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到的事兒的。
等事後那些鬧事兒的人自然就可以體會這當中的差距了的。
當然這樣的人終歸是少數的,在一般時期,大傢伙也不會閒得沒事兒的主動去招惹誰。大傢伙都有自己的事兒需要做的。
所以平日裡面別人不來找事兒,商人們也很難刷夠好感的。
而那災荒時期就是商人們刷好感的時期了。
等大傢伙都平安的度過了災荒時期,相信等待著她們的是一個豐收的年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傢伙努努力,地裡面就會有好收成。
老天爺總不會真的看著他們這般全部都沒了的。
真要是這般,大傢伙也不用多做努力,或者糾結嫉妒什麼的。
反正都是那樣的結局了,估計好人都會被憋壞了的。
呃,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好人也終於有機會可以做一次壞人了。
天下間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不過是相對而言罷了。
沒有壞人的壞,也沒有辦法輕易的突出好人的好的。
都壞人的存在,就必定有好人的存在。
同樣有好人的存在就會有壞人的存在。
在不同的地界,大傢伙對好壞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在一個地方,好人居多,大家都習慣的多好人好事兒了。
那做好人好事兒做得最少的那一個應該大機率就會被當成壞人的。
而在一個大家都喜歡做壞事,甚至就以做壞事兒謀生的地方,那做壞事做得比較少的那一個大機率就會被稱為好人的。
把這兩個地方的人分別看成一個整體,那從喜歡做壞事的地方走出來的人大機率就是都是壞人,從那喜歡做好事兒的地方出來的人就都是好人。
但是在單獨把好人堆裡面的壞人與壞人堆裡面最壞的人,或者是好人堆裡面最好的人與壞人堆裡面最好的人給伶出來對比,那差距就不是一點點的了。
會很大的。
如果一些巧合讓這兩個人群混合在一起生活,那估計就會很有意思了。
好人也許不在是好人,壞人也可能不在是壞人,當然好人也可能更好,壞人也可能會更壞。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但有時候對於一些外人來說,好人堆裡面就該全部都是好人,壞人堆裡面就該全部都是壞人嘛!
這樣才是符合他們的認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