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對方是真的很缺那一碗粥的,才去領了的。
那這樣的人,他們也得遠離的。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他們當初會聚聚在一起,成為鄰居或者朋友,那是因為他們是同一類人。
現在對方只是明面上與他們是同一類人,私底下卻不是這樣的。
這樣的人,如果一開始就表面自己的身份,不為了面子假裝,那他們還可能會成為鄰居或者朋友。
畢竟莫欺少年窮,人家說不定哪天就發到了吶?
還是要對人家報以好的期待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然他們也知道這樣的在現實中是很少的。
真要發達的人,他們要是真的遇見了,估計也能第一時間感應出來的。
因為這樣的人與一般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但是很遺憾他們沒有那個好運氣遇見的。
他們也更加喜歡老太爺給他們身上安裝一個這樣的技巧。
可惜,機會太過於渺茫了。
他們不是,他們也遇不見。
所以他們一般都不與這樣的人有深交,如果平日裡面不可避免的要打交道的話,就保持基本的禮儀就可以了,其他的一概不能多的。
而那本來就不怎麼富有,還偽裝得與他們一般富有的人,他們就是打心底裡面無比的排斥了,再次遇見可能會比遇見那乞丐還要冷漠的。
無他,他們本來就不想要與這樣的人深交,覺得這樣的人不能與他們做朋友的。
但是人家卻用一些小手段,騙過了他們呀!
他們成為了被騙的人,這會讓他們的會懷疑自己的,為什麼比他們差的人,卻可以成功的騙過他們?還騙了那麼長的時間?
這會讓他們沒見著一次那去要粥喝的人,就會想起自己曾經做的事兒。
他們不願意回憶這樣的不堪的,那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避免與這樣的人打交道唄!
眼不見心不煩。
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還是想要好好的去收拾一下這些欺騙過他們的人。
但是一般情況,他們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太掉份了呀!
讓身邊的人知道了,他們也許就與這些去要粥喝的人一個下場了。
所以,當他們遇見了這樣的人或者事,他們能做的就是遠離,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
這樣看來,不到萬不得已,這家裡能夠喝得起粥的人,基本上是不會去做這樣的事兒的,就算做了,也得藏好了,連家人也是不能說的,這要是一個不小心就被小孩子給聽去了,小孩子嘴上又沒個把門的,不就很容易被外人給知道了嗎?
所以這喝了粥,還想要繼續感恩戴德的,滿世界宣傳那施粥人的好的人,只能是那平日裡面都連白粥基本上都喝不上,最多喝一點野菜粥或者粗糧粥飽腹就差不多了。
本來他們有感恩的心是好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