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都時常唸叨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真正的把女兒當成水一樣潑出去的,還是非常少的。
當然那狼心狗肺的又除外了。
等女兒出嫁之後,他們之間也會時不時的走動的,特別是他們這種小地方。
有時上個大街就能夠瞧見對方,然後拉著擺談兩句。
雖然女兒已經嫁去了夫家,與夫家的人共同成為一個家了。但是女兒出嫁之前也是他們的家人,他們之間也是有血緣關係,親緣關係。
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
哪怕就不幫忙,簡單的說兩句話,看著對方好不好,這也能夠安撫住他們雙方了。
當然當雙方有什麼事時叫一聲,然後立馬帶著家裡的人去幫忙就更好了。
女兒如果受欺負了,那他們家的男人們當然不能夠妻兒不管,得立馬扛上擔子就去幫忙。
畢竟是自家的女兒受了欺負,當然得自家的人出頭了。
而如果孃家有什麼事兒,那女兒也得來幫忙。
這是互利互惠的,而女兒一旦嫁去了外面。如果在夫家受了欺負,別說讓他們去幫忙了,他們可能連訊息都不會收到的。
因為太遠了呀!
沒人會給他們傳訊息的!
女兒受到委屈的事兒也沒辦法透過她自己傳出來。
就只有深深的受著,指不定在什麼時候就去世了。
他們家的人還一無所知呢。
而當他們有什麼地方需要女兒幫助的時候,女兒也沒有辦法立馬趕過來,很有可能等女兒好不容易趕過來時,他們的事都已經解決了,那這樣的聯姻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在虎山鎮的人大多都不願意把自家的閨女嫁去外面。
至於讓自己家的兒子去娶外面地兒的閨女呢,對於他們來說倒是沒有那麼的難呢。
別人家的閨女嫁到他們家來,那就是他們家的人了,至於閨女會不會在他們家受委屈。
這個他們就不能保證了。
如果那閨女聽話老實勤快能幹,那他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的給那閨女兒氣受了。
一家子和和美美的過日子唄!
但如果那閨女不是這樣的。
那就指不定會給他一點顏色看看,讓她知道什麼叫做嫁人為婦,該遵守的規矩了。
而他們也總是與自己的兒子生活在一起,所以呢,有他們在倒也不擔心自己的兒子會受到什麼委屈。
該擔心的是那閨女的孃家人。
同樣的就像他們不想把閨女兒嫁去外面一樣,人家外面人家的閨女也不會想要把自家的閨女嫁給他們呀。
除非他們家的門第高,對方家的門店兒異常的低,那很有可能能夠求去的對方家的千金。
就算遠水救不了近火,可有時候遇到了一些事兒,就借親家的名聲,使一使也是不錯的呀!
可問題是那捕快一家都是非常普通的人家。
而且還一家子有不少的重擔呢,明顯算不上什麼高門第的人家。
那門體比他們家低的,估計是很少了。他們也不會看上那樣的人家。
當然可以說他們家兒子有前途,可唉,這前途始終在前途,沒有拿到手的就不算數啊。
把閨女兒嫁人是一件大事兒,一旦這看重的人卻不是那麼的好,那閨女吃虧了,他們一家人也跟著吃虧呀。
所以想要娶外面的閨女兒也是非常難的。
並且這些不是他們目前最大的困難,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他們只知道那姑娘的長相,不知道那姑娘家住哪兒,又叫什麼名字,有沒有定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