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不想讓別人來代替她的位置呢,她可是知道她的婆母那段時間,甚至在物色她自己孃家的一些侄女。想要選過來給她的夫君做妾室呢。
雖然想要取而代之她比較難,但是放那麼一個姑娘過來噁心她也是夠夠的了呀!
她只能夠拼命的低頭,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乖乖的。
然後在心裡默默的盼著自己的丈夫,快點參加科舉考試,快點考中進士,快點當大官,然後她們兩人就搬出去自立門戶了。
而她這一渴望就渴望了十幾年到她婆母去世的時候,她丈夫也沒有考上進士,也沒有當上大官。
對於這一點家人們都非常的無奈,但是也只能這樣作罷了。
畢竟這個時代像她丈夫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只不過她丈夫比較幸運,在未娶自己之前就已經考中了舉人。
本來瞧著就是前途大好,誰知最後竟是考了十幾年了都沒有考中。
就是這一點她的婆母還曾怪過,她說如果不是當初娶了她這麼一個破人心神的女人回來,她的兒子說不定早早的就考中了進士!現在都當好大的官了呢!而不是還在繼續讀書考試。
年輕的老婦人怎麼辦勒?
還是隻能夠默默的受著。
她丈夫真的是因為她才沒有考中進士的嗎?她覺得不是這樣的。
她認為是她丈夫的能力只能到那兒,年輕的時候就把該用的都用了,後來呢?就沒得用對勁兒了。
而她嫁不嫁過來影響不大呀!
這個時代那些年輕的公子們,不很多都是先成家再立業嘛?
娶了媳婦兒之後再好好的一心考試,考中的不也有很多嘛。
當初他們家娶她的時候怎麼沒有說這些呢?
如果早點說她也不會嫁過來呀,當時她的京城確實是沒有人家可選了,但是在外地還是有很多夫家可選的。
她的婆家自個兒想要攀她們家的門地兒,現在吃了虧了又想要把她退回去?
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呀?
自己選的就得自己受著!
當然這句話她是一個字也不敢在自己的婆婆面前透露出了。
只能自己在心裡悄悄的想著。
終於熬呀熬呀,把她的婆母給熬去見閻王爺了,後院歸她管了。
終於不用再忍氣吞聲的看她婆母的臉色過活了。
重要的是她的兒子也長大成人了,成為了她的另一個依靠。
丈夫不上進不努力有什麼關係呢?沒事兒,兒子長大了還可以靠兒子呢。
她的兒子也像當初她丈夫累吧?年紀輕輕的就考到了舉人。
然而歷史又像重現了一般,她兒子想要從舉人考進士卻非常的困難了。
連著考了兩次都落敗,第二次距離進士只差那麼一點點了。
她當時瞧著那成績是都忍不住激動悔恨呀!
她兒子為什麼就不再爭爭氣,再努努力呢?
多答對一個,說不定中了進士了她們家就可以好好的慶祝了!
她的腰板也能夠挺得更直了!
雖說十幾年前的那些流言蜚語都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了。
但那些與她年齡相當或者參與此事較深的人卻不會那麼容易的遺忘呀。
比如說那位最早嫁人為婦的小姐就沒有忘記過這年紀老婦人。
只要是她們出席相同的場合,那那小姐就會給這年輕老婦人使絆子。
那年輕的老婦人知道自己曾經把對方得罪狠了,而且對方的勢力比她要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