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並不是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看,而是時不時的想看了,那就拿起一本書,隨時隨地都可以看。
至於劉家爹爹,再後來也對劉同有意無意的提到,說讓他去參加科舉考試這事兒。
劉同都是置之不理的。
參加科舉考試?開什麼玩笑?他才不要去參加了。
其實最開始他家爹爹第一次給他提這個科舉考試的時候,他自個也認真的想過。
甚至悄悄去實地考察過。
正好那年就又是一屆科舉考試,他仔細的問過那些讀書人關於科舉考試的事兒。
那些讀書人,一提起科舉考試,先是對他訴了一大堆的苦,說讀書多麼多麼苦,多麼多麼累,要花多麼多麼多的銀子,家人也要跟著他們吃苦,他們的壓力又有多麼多麼的大。
各方面的壓力,家裡面給都壓力,自己在學業上的壓力。
他們會擔心自己這次考不上怎麼辦?
那不得又要等下次,又是三年之後?
然後又要花好大一筆贏銀錢。
接著又是時間的耗費,唉呦喂,再考下去都討不到媳婦了,或者再考下去都沒有錢給自個的娃買糧食吃了。
劉同對他們的那一通訴苦,微微有些無語,讀書真的那麼苦那麼累嗎?
他怎麼一點也感覺不到呀?
最開始去上學堂的時候,他是覺得挺苦挺累的,因為每天都要起好早喲,然後還要讓他家爹爹把他送去學堂。
這要是平日天氣好還行,如果天氣不好,遇上過什麼下雨天路又不好走,渾身都可能沾上泥巴,然後穿著一身都是泥巴的衣服,鞋子在那學堂裡面待上一天……唉呦喂,那感覺簡直糟透了了……
後來他記得他好像也對那書本厭惡了一段時間,連它們的身影都不想再瞧見了。
再後來一次無意間去到了書鋪發現了書原來分那麼多那麼多種,書本中的內容也有很多很多。
然後他就又再次對書感了興趣唄。
再次感興趣的那一個月裡面,他真的達到那種埋頭樂讀的狀態了。
看了很多很多的書,他感覺那一個月所看的書,在書中所吸取所學到的東西比他前面那幾年在學堂裡面學到的都還要多的多。
後來最開始的那大的興致過去了。
讀書的習慣也慢慢保留的就是了。也沒有被摒棄掉的。
習慣在沒事兒的時候,或者在興致來的時候就看看想看的書,看書的地點也不再拘泥於書房裡面。
可以拿上一張凳子坐在院子裡面一邊吹著風一邊看著書,也可以在飯桌上一邊吃飯一邊看,也可以在外面人少的地兒,比如說他的秘密基地,拿一本書,坐在那兒慢悠悠的看著。
對於他來說,這是一件享受,是一件非常有樂趣的事兒。
怎麼著到了這些讀書人的嘴裡,讀書就變成了埋頭苦讀?變成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兒了?
還有,他們讀書人都只讀書嗎?他們當中瞧那年歲都那麼大的,都有孩子都成親了,竟然是隻讀書不賺錢?
他們的孩子妻子跟著他們一起喝西北風啊?
咳咳,在劉同的心裡面,在劉同的意識裡面,男人到了什麼年歲才開始賺錢呢?那就是成親生子之後。
他有孩子有妻子,那他就得對他的孩子,對他的妻子負責任,他就得出去賺錢養活自個的一家人。
而他認為自己連年歲也不大,加上也沒有成親,更沒有孩子,他也自然不用出去賺錢的。
再說了,這讀書需要把一天十二個時辰當中除睡覺與吃飯的時間全部都拿去讀嗎?把時間全部都放在讀書上面嗎?他們那樣不覺得累嗎?眼睛不會累嗎?手不會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