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一開始他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但是他的行為去在這樣做的。
為了不然世人詬病,也為了好好的表達他那一顆‘孝子’的心。
他還是會對孃親‘好’會對孃親‘孝順’的。
他只管付出了他認為的好,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的。
孃親的開不開心呀?
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覺得他能為孃親好就行了。
比如說之前,他覺得孃親身體不好,這年紀大了的人,肯定也容易積食。
那就別吃乾的了呀。
比如說乾飯與紅薯什麼的都別吃了。
那東西她不好消化的。
就吃點稀粥就行了唄。
但其實孃親真實的需求是這個嗎?
不,她不想在吃稀粥了。
因為她已經吃了一輩子的稀粥了。
如果條件允許了。
她想吃乾的,她頓頓都想吃乾飯。
她想要吃紅薯,吃乾飯,那些才是能填飽肚子的。
但是以前的他就固執的認為孃親每頓吃一點稀粥就夠了。
那時候他的孃親還與他說過,她不想吃稀粥的。
他怎麼說的?
他說:孃親,別的這個年歲的婦人都是吃的這個的,你是擔心兒子熬粥麻煩嗎?其實一點也不麻煩的......
不過那次之後他孃親再也沒有給他提過了。
他也沒有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後來孃親慢慢的就不再對他提這類事兒了。
他給什麼孃親就吃什麼,他給什麼孃親就收什麼。
那時候的他就覺得自己是真的挺孝順的。
瞧瞧!
但是他很難在孃親的臉上看到真誠的笑。
好吧,以前他也不知道什麼是真誠的笑容。
那也是有對比之後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