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號,葉父葉母開車帶著李葉和葉夢瑤姐弟倆去靖南縣鄉下,同行的還有張子歸。
葉夢瑤的外公外婆住在靖南縣鄉下,一個名字叫上村的小山村裡,這裡進出只有一條路,但是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竹林流水,青磚黛瓦。
外公外婆住的地方是一個小院,五間房子,一個院子,養著雞鴨,院子打掃的乾乾淨淨。
來之前葉母已經給外公外婆打了電話,兩位老人一早就在門口等著了。
兩輛車子剛停穩,外公外婆就迫不及待的開啟後車門,想看看寶貝外孫和外孫女。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我好想你們啊”!
葉夢瑤和葉夢天分別從兩輛車上下來,高興的拉著外公外婆說話。
外公外婆笑容滿面看著葉夢瑤姐弟倆,看看胖了沒有,長高了沒有。
“外公好,外婆好”。
李葉低頭彎腰給兩位老人問好,外公外婆也都樂呵呵的跟他聊了幾句。
這時葉父葉母也都走了過來,張子歸挎著一個藥箱,也從車上下來了。
“爸媽,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張大夫,小葉親自請來的,是從省城退休的老中醫,來給您二老把把脈。張大夫,這時我岳父岳母”。
葉父給雙方做著介紹,張子歸也笑呵呵的跟葉夢瑤外公外婆打招呼。
雖然李葉和葉夢瑤稱呼張子歸為師兄,但是他和兩人的父母也是各論各的。
“張大夫你好,歡迎歡迎,快進家裡坐”。
“老哥好,老嫂子好,你們這裡景色不錯,很適合養老啊”!
張子歸和外公外婆寒暄著,外公外婆已經快八十歲了,比張子歸年紀大點。
一行人進到院子裡,今天正好大太陽,也都沒去屋裡,都搬著板凳坐在院子裡曬太陽。
張子歸給兩位老人把脈問診,在詢問了一些情況後,各自開了一個方子。
老人年紀大了,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小毛病,住在山裡溼氣重,對老人的骨關節不太好,需要祛溼驅寒。
午餐是李葉和葉母做的,用的多數是山裡的食材,都是各種曬乾儲存的野菜之類的,也有部分是從市裡買好帶來的。
雞鴨都是現殺現做,魚是在院子不遠處的池塘裡,用網捕上來的。
虔城人喜歡吃辣,山裡溼氣重,更需要吃辣祛溼驅寒。
李葉做菜的時候,除了兩個葉夢瑤喜歡吃的菜沒有放辣椒之外,其它的菜都是輕油多辣,做的色香味俱全。
午飯也是在院子裡吃的,冬天屋裡比較陰涼,還是在外面曬著太陽比較暖和。
吃完飯後,葉父葉母去刷洗碗筷,三個小輩陪著外公外婆聊天,張子歸揹著手晃晃悠悠的出門閒逛去了。
他這一逛不打緊,左鄰右舍跟他閒聊之後,得知他是一位中醫,都請他幫忙把把脈。
張子歸也沒什麼事幹,就隨手幫幾個人看了一下,看完病的人又都開始招呼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過來看病。
人越聚越多,很多都是老年人,年輕的都出去打工去了。
張子歸也是來著不拒,免費把脈問診,這要是放在省城裡面,單是掛他的專家號的人,都得要排到幾個月以後了。
張子歸醫術高超,透過把脈,連病人之前吃了什麼都能摸得出來,詢問病人一些情況後,也都能對病下藥,讓前來看病的人很是敬佩。
下午四點多鐘的時候,李葉和葉夢瑤出來叫他回去,該回虔城了,要是晚了山路不好走。
兩人一出門就看到遠處排了一條長長的隊伍,都是在排隊看病的人。
張子歸看到李葉和葉夢瑤後,知道該回去了,就站起身來跟排隊的眾人致歉道別。
臨行前,一些看過病的人,從家裡拿著山裡的特產送給張子歸,面對村民們的熱情,張子歸推辭不下,最後只得收下,兩輛車的後備箱都裝的滿滿當當的。
回去時,山裡路不好走,葉母小心翼翼的開著車,一直到了晚上六點多,才回到靖南縣,然後上高速,很快就到了虔城。
回到鑫港小區的時候,已經七點多鐘了,張子歸也沒有留下吃飯,他自己拿了一些山貨打車回去了,其餘山貨都留給李葉和葉夢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