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先前多喝了點酒,那夥手下剛才拜他為首領,心裡十分得意,都快忘了自己姓什麼了,他是負責押送民夫,所以這些人裡只有他帶著兵刃,眼看白蛇攔住去路,腦袋一熱拔劍在手,搶到近前揮劍斬落,一劍將那白蛇斬成了兩斷。
劉邦斬了白蛇,也不見有什麼怪異發生,帶著眾人又往前行,卻見前面來了個老婦,邊走邊哭,顯得十分傷心。
眾人心想深山大澤哪來的老婦?有人感到奇怪,忍不住上前詢問:“老人家為何哭泣?”
老婦哭道:“我兒是白帝子,今讓赤帝子斬了,看來這天下終究是讓赤帝子來坐,不過等到我兒劫數滿了,還要來奪赤帝子的江山。”
眾人無不大駭,莫非那白蛇是白帝之子?正想再問個究竟,那老婦卻已渺然無蹤了。
那些民夫等認定劉邦是真龍天子,今日斬白蛇而起義,久後必成大業,隨著這件事越傳越廣,各地豪傑爭相投到劉邦旗下效力,可謂群雄歸心。
常言道“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哪朝開國皇帝是自己單槍匹馬把天下打下來,您別看漢高祖劉邦文不讀孔孟,武不通兵機,手底下卻有能人輔佐,有誰呢?文有蕭何,武有韓信,還有個足智多謀的張良,這即是後世傳說中的“開漢三傑”。
從此劉邦的起義軍逐漸壯大,經過長達數年的戰爭,亡秦滅楚,奠定了大漢王朝的基業,然而那白蛇死後也不甘心,等待著時機擾亂漢家天下。
◎ 下 皇陵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賦大風,終於開國定基,從春秋戰國至今,天下一直是群雄逐鹿,戰亂不斷,最後總算歸為一統,應該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從上到下都盼著過幾年太平日子。
奈何好景不長,當初秦始皇修築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連秦軍那麼強大,也對匈奴心存畏懼,秦末時長城以北的匈奴忙著王位更替,所以對中原的威脅相對有限,等到漢高祖劉邦坐了天下,冒頓立為匈奴單於,帶兵東徵西討,控制了西域諸國,並佔據了河套地區,建立了一個“東自遼東、西逾蔥嶺、北達貝加爾湖、南到長城”的龐大汗國,此時的匈奴對漢朝虎視眈眈,屢屢攻擾,掠奪民畜,漸成心腹大患。
漢高祖七年,劉邦禦駕親徵,不料在雁門山中了埋伏,來自漠北草原的四十萬匈奴騎兵,進退如風,兇悍絕倫,殺得漢軍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高祖皇帝經此一役,才意識到漢軍根本不是匈奴騎兵的對手,只好獻出和漢軍屍體一樣多的財寶,又將宗室之女當做公主許配給冒頓單於和親,被迫忍辱含垢,換取時間休養生息,整頓兵甲。
傳到漢武帝時期,開始重新以武力對付匈奴,漢武帝決定一勞永逸地解除北部邊患,求得邊疆安定,自此漢王朝與匈奴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漢王朝雖然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戰爭耗時太久,自身也是元氣大傷,國力由盛轉衰,給日後的動亂埋下了隱憂。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奪了漢家天下,王莽此人非同一般,非常之人降生必有非常之象,據說王莽生下來的時候,有日夜出,這是說深更半夜,天上忽然出現了太陽,白光照耀,因此王莽自認不凡,是當年漢高祖劉邦所殺的白蛇轉世,身有九五之尊,遲早要坐龍廷。
王莽最初藉著朝中和內宮的關系,當上了大司馬,表現得禮賢下士,到處搶著吃虧,讓別人佔便宜,以此籠絡人心,朝野上下都被矇蔽,以為王莽是個好人,由此人監國攝政,必定能夠輔佐幼帝,中興漢室。
直到王莽逐步把持了朝政,天下大權在握,才顯露出上欺天子下壓群臣的奸雄本色,先是屠殺漢朝的劉氏宗親,刀刀斬盡,刃刃誅絕,然後拆毀太廟,滅劉八百戶,血流三千裡,逼著幼主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建立新朝政權。
王莽竊國當上皇帝以來,從各地招攬了不少奇人異士,比如聽聞有個發明家,將大鳥的羽毛黏成翅膀,裝在身上能夠禦風飛行,王莽聽後很感興趣,就把這人招到都城,讓他當眾演示,還賞賜了很多金銀,地方官員投其所好,一旦發現民間有這類人物,便會送到朝中面聖。
當時有個陰陽生覲見王莽,以前凡是皇帝登基,頭一件事就是選取龍脈修築陵寢,好讓江山代代相傳,王莽半路篡位,還沒來得及找到龍脈,他見這陰陽生自稱有秘而不授的陰陽之術,就問此人哪條山脈可以作為皇陵。
門嶺這個地名,不是從唐代埋“門”之後才這麼叫,而是漢代之前已有,陰陽生說某周遊天下,唯見門嶺山中有深谷,洪荒以前是處大湖,如今是個險峰圍繞的天坑,天坑裡森林茂密,底下有暗泉生生不息,乃是一處五行倒逆之xue,正好可以作為陵寢,況且天坑裡還埋著許多陰沉木,世稱陰沉木者,也是洪荒之前留下的古樹,以此木為槨,水土蟲蟻皆不能侵,屍身裝在蛟龍金匣裡,放置在其中萬年不朽,更得地下暗泉的生氣,依某愚見,我主陛下是白帝之子轉世,自下而上做了萬乘之尊,捨去這門嶺深山裡的逆xue,其餘各處都不足以為陵。
王莽聞言大喜,重賞了這位術士,即刻徵調大批民夫,在門嶺中挖洞造陵,效仿秦皇漢武之鼎盛氣象,修築大規模的地下宮殿,此節暫時按下不表,卻說邊疆烽煙又起,各種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中原大地到處是一片赤地千裡、哀鴻遍野的景象,使得天下洶洶、民怨鼎沸,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揭竿起義,一時間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合該漢家氣數未盡,赤白帝子仍要相爭,西漢末年在南陽郡出了一個劉秀,劉秀字文叔,乃是西漢皇族後裔,漢高祖九世孫。雖名為皇族後裔,但劉秀這一支屬遠支旁庶的一脈,尤其是到了西漢後期,劉氏皇族的子孫開枝散葉遍佈天下,保守估計至少有十餘萬子孫,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這裡,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
劉秀除了頂著個皇族血統的頭銜,和普通老百姓相比也沒什麼分別,但劉秀絕非常人,畢竟是一代真龍天子,日後中興漢室的光武帝,相傳他在鄉下出生的時候,有一道赤光照入室中,成年後多謀擅斷,胸懷韜略,參加了反抗王莽統治的起義軍,他一介布衣,部下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起義初期,還要騎牛上陣,因為沒有戰馬。
隨著起義軍聲勢日益壯大,王莽在長安城裡坐不住了,調動四十二萬大軍,號稱百萬之師,以奇人巨毋霸為征討先鋒,這巨毋霸原本是山中野人,身高三米三,腰粗十圍,力大無窮,三匹馬拉的車都載不動他,晚上睡覺也沒有床榻容得下,只能在地上枕著牛皮大鼓睡覺,吃飯的時候拿兩根鐵條當筷子,又能驅使虎豹一類的猛獸作戰,乃是史書記載中有名的巨人,王莽把此人籠絡過來鎮壓起義軍。
這支大軍浩浩蕩蕩,刀槍如林,旌旗輜重,千裡不絕,聲勢極盛,與農民起義軍在昆陽展開惡戰,昆陽位於昆水以北,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王莽大軍圍城數十重,列營百數,雲車十餘丈,從高處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鼓角之聲聞於數百裡之外,而守城的起義軍只有區區萬餘人,諸將面對著聲勢滔天的新莽大軍,皆有惶恐畏戰之感。
當時的劉秀,僅僅是起義軍若幹將領之一,他認為王莽軍雖然勢大,但起義軍佔據城池,據險固守,再出奇兵襲擾,未必沒有勝算,於是指揮所部人馬,同王莽軍展開了激烈無比的城池攻防戰,戰況空前慘烈。
王莽軍或挖地道,或以沖車撞城,或積弩亂發,矢下如雨,各種攻城戰術無所不用,射入城中的亂箭如下雨一般,但城內起義軍仍浴血堅守,小小的昆陽城在如此攻勢下竟然多日巋然不動。
有一天夜裡,劉秀趁敵軍不備,帶領三千精兵,組成敢死之師,直搗敵軍大營,打得王莽軍措手不及,此時城內已經被困多日的起義軍,見王莽軍中陣腳大亂,也從城內沖殺出來,殺聲震天,其時正值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至,驚得王莽大軍中的猛獸四處奔逃,主帥被殺,底下的兵將全都亂作一團,爭相潰逃,結果被殺、踐踏、溺死者不計其數,堆積如山的屍體把大河都阻塞住了。
王莽四十幾萬大軍,在昆陽堅城之下受挫,攻城多日不下,士氣大損,最後受到農民起義軍的奇襲,發生了大潰退,兵敗如山倒,那巨毋霸也是下落不明,多半是死在了亂軍當中,剩下的殘兵敗將,再也無力對抗起義軍,天下為之震動,整個王朝迅速土崩瓦解,果然在不久之後,勢如破竹的起義軍一舉攻陷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就此覆滅。
這些年中,王莽軍與農民起義軍在中原地區反複惡戰,深山裡的皇陵工程可一直沒停,由於工程浩大,民夫人數不夠,很多被充軍的刑徒,也就是受王莽迫害的那些人,整家整族都被發配到山中修皇陵,男女老幼皆有。
皇陵地宮還沒造好,王莽就已經死在了亂軍之中,軍隊奉命把進山的隧道挖塌,悶死了無數民夫,也有少數命大沒死的,全被困在了山裡,這天坑周圍雲峰疊嶂,全是直上直下的萬丈峭壁,飛鳥也難以逾越,這些倖存者為了在天坑裡生存下來,用墓磚砌屋蓋了村子,在與世隔絕的深山中,常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這就是大xue村最初的來歷。
村民們不知道外界改朝換代的情況,但從古以來,修皇陵的人大多隻有死路一條,即使不在修陵過程中累死,朝廷上也不可能讓這些民夫活著,以免將皇陵地宮的秘密洩露出去,因此村民們大多沒想過要挖開隧道逃出山去,就在天坑裡開墾田地捕獵鳥獸為生,因地下多有魚骨,因此村民崇信湖神。
直到有一年,天坑底部崩裂,坑底露出一個洞xue,洞中的地下暗泉幽深莫測,大概是以前那個湖下面通著海眼,隨著地質變遷,山裡湖泊消失了,而湖底的海眼仍在,村民們意外發現,這水裡有一個十分可怕的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