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還能有效減少囤積物資的壓力,否則,碎肉和破碎甲殼就是一項儲存大工程。
比肉的數量可多的多。
這也是董庫財大氣粗,從一開始就大手大腳的分解,稍微差點的肉就留給螞蟻,邊角的甲殼碎塊,剃下來的時候也都連帶大塊肉,根本不做細緻分解。
戴老這邊,一切有也有條不紊的在進行中。
超級大棚已經開始有頂棚合攏的區域,隨著立柱向遠方延伸,後面的,立柱上攜帶的支架開始自動伸展,隨之接駁,大棚的外殼被機器人從根部開始,一塊塊一直到幾十米的斜坡頂端,開始平鋪。
機器人行走在架子內外,不受五六級風的影響,巨大的外殼也在幾個機器人的努力下,穩穩固定,快速合攏。
松江一個最大的生產基地,周圍囊括了三十五個縣級市,地級市。
縣級市有人防,地級市都有地鐵,縣級市容納人口一百多萬,地級市容納人口四百萬到五百萬之間。
這個大棚建造的也是最快的,它是多個點一起建設,除了下風頭沒動,圍繞上風頭近乎半圓同時施工,目前,合攏的深度已經超過五十公里,下面,風平浪靜,雖然不至於化凍,可溫度愣是升高了幾度,目前,穩定在五十六七度那樣。
這要歸功地熱廢氣的排放了,這麼多人口產生的廢氣加上地熱,溫度其實蠻可觀的,要不是還處於敞開階段,一旦全封閉了,再做好二層保暖,那,大棚裡不用日光燈估計都很快就能化凍。
現有的公路網上,日夜車流不斷。
國家儲備的燃油,這一刻充分體現出價值。
無數的物資還在運輸當中,積雪,已經無法在道路上落腳,都被疾馳的車輛帶起,飄下公路。
各個暫時廢棄的城市打掃已經接近尾聲,目前,大部隊已經奔赴縣城,鄉鎮,做最後的細緻打掃工作。
冰封多久不得而知,這些物資不收集起來也是浪費,投入的人裡物力,目前看,比生產划算的太多。
所以,打掃工作才如此細緻。
這,都是重建的基礎,到時候,重建還是會用得到的,前提是冰封會幾年十幾年。
積雪達到幾米十幾米深度,一旦開化,低窪地區或者水流經過的區域,都將是汪洋一片。
這個水多久退去不得而知,但水下的物資因此全部腐爛是必須了。
所以,帶走,是不浪費不汙染水源的根本原則。
在家裡建設和海鮮肉類生產有條不紊進行中,第一波的探查小隊已經抵達長維島。
到了具體位置,找到參照物確定是目標後,五組小隊分散開直接奔上最大陸地。
這裡,或許會有地下避難所,國家級的那種。
這個國家還很落後,但當年被山姆和島國佔領時,留下了無數軍事要塞,很多都可以利用,稍加改建就是現代化的軍事要塞。
小隊間隔開,保持六七公里的間距,齊頭並進向前推進。
尋找要塞,只有這種梳頭的方式一遍遍排查了,慢點,但只要有就不會錯過。
這塊陸地露出冰面的不多,比長維島強一點,但也只是一點。
有幾個山頭露出冰面了,再就是大城市的高大建築,六層以上的樓房還能露出個頂部,其餘,全部被埋在波濤之下。
畢竟他們擋了海嘯的路了,所以不論退去還是襲來,海嘯都要先漫過這裡。.
這也導致陸地上幾乎被推平,只有不多的建築還屹立不倒。
貼著一面一直到海岸,沒有任何發現。
但沒有人在意,掉頭繼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