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各種魚類的做法慢慢豐富起來。
那會有句諺語,叫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說的就是人煙稀少,野生資源豐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會,也不差,禁獵幾十年,漫山遍野各種動物氾濫,魚,保護得當也數量猛增。
所以,老一輩傳下來的做魚技術,到這會也沒丟下。
母親看到切割不知道多少刀的巨大魚鱗,吃驚問道:“這魚要多大?這魚鱗比車輪都大吧。”
“不止。”董庫笑了,“媽,這魚二百多米長,一片魚鱗直徑都幾米十幾米的,要不是大魚沒有鱗片,那傢伙一片怕是一個籃球場了……”
“媽耶,這麼大……”母親嚇了一跳。
“媽,這裡有六種魚類,兩種魚頭,都是魚唇,還有魚鰾。你看看弄殺生魚,魚肉餃子,魚鱗凍啥的,咱來個全魚宴。”
“好,一小時開飯。”母親一點沒覺得麻煩或者勞累,欣然答應。
生活機器人是可以做精美的菜餚,但這些都是民間的一些菜譜,艾因國那裡還是沒收集到,尤其魚鱗凍啥的。
當然,還有刺身可做,那麼大的藍鰭金槍魚,可以做刺身的部位大了去了,不做都對不起那麼好的肉。
按下董庫一家子愜意享受全魚宴不提,外面的戰鬥已經步入正軌。
李團的防線已經拓展,他們完全適應了戰鬥節奏。
拖拽機器人也沒閒著,這會,由兩個警衛團老兵接替了董庫,開始獵殺魚類。
就算只有一組機器人,但產量依舊不可小覷。
而且董庫還在生產,爭取再生產兩組,在戴老送來五十組機器人之前,先訓練一波戰士出來,也順便撈一些新鮮魚類。
所以,接手的戰士並不是完全挑大個的獵殺,而是根據雪兒給出的魚種,連十幾米的也不放過,純粹浪費資源。
十幾米的能有幾十噸?卻要佔用一臺機器人拖拽。
至於說出兩條三條一起拽,擔心鋼索絞在一起,更耽誤事。
這會,兩個老兵就跟在自家魚池裡挑魚一樣,按圖獵殺,爭取在大捕殺之前,除了練兵,儘可能的將魚的種類豐富起來,便於以後換著品種的吃魚,增加新鮮口感。
至於區分,打包壓縮的時候就會有電子標籤了,拿不錯的。
魚池裡,獵殺的魚類少,所以沒有引起太多的亂套,只有小範圍的魚類追逐兩個戰士。
海浪翻滾激盪中,倆人踏浪而行,不緊不慢的領著魚群兜圈,範圍幾公里之內。
經過十來個小時的獵殺,這一片,快速度的魚和體型超大的基本沒了,剩餘的二百米都是大的。
所以,倆人才有閒工夫在探測畫面裡挑選目標魚類,穩穩擊殺。
螃蟹那裡,海魚上岸後一直高速拖拽,就算分解車間距離它們圍困目標的部隊邊緣幾公里,它們也沒有掉頭撲向這邊,而是執著的繼續進攻基地。
所以,魚類的分解車間,雪狼一號和幾節車斗的防護顯得多餘了,就沒有野獸和海鮮過來搶肉吃。
一車車的肉,快速離開分解車間,直接奔向各個避難所,種植基地。
相信最多三天,最遠端的就可以吃上新鮮的魚肉了。
經過測算,魚肉的魂力含量比螃蟹的不少,還略高,所以,吃魚肉比野獸肉吸收到的魂力多的多。
魚肉量還大,野獸肉將退出主要肉食的位置,讓給魚肉和螃蟹肉。
戴老他們需要兩天才能接到魚肉,但近處的生產基地和種植基地,雖然後出發的,卻先一步能吃到新鮮魚肉。
整整一天一宿,四組人員在不斷獵殺海魚。
在第三波換了位置,第四波擴大了面積,不斷獵殺海魚引起爭搶,監控螢幕上,戰場位置魚類匯聚的越來越快,越來越擁擠,密密麻麻,趕上洄游產卵的密度了。
不說一腳下去腳底佔不到海水吧,起碼腳下此起彼伏的大嘴躍出海面,爭相追咬獵殺的戰士。
這都是實驗,不單單為了獵殺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