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波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節奏被帶的有點慘。
網上面從來就不會缺乏主動帶節奏的人或者盲從跟風的人。
這些人自以為了解了一些資訊,就開始誇誇其談,大肆抨擊一切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與強烈的存在感。
姜文祿原本對這一點是不怎麼在乎的,小牛集團本來就是一個典型的資本運作方式起來的集團,透過先銷售後產品的模式將這個品牌做出去,成立這家公司的本意就是想要多多賺錢多多噶韭菜。
你罵歸罵,反正不影響我賺錢,被罵兩句,也不會造成什麼實質上的損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看到網上這麼多抨擊風帆集團還有自己的人,一點點小小的鄙視還是有的。
你們那些只知道指點江山的人懂個錘子,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以及大部分人的權益,風帆集團才會花那麼多錢對各大車企進行補貼,要是周總只看重利益的話,公司的經濟狀況不比現在好過的多?
自己也完全不用透過賣身的方法才能拿到與風帆集團合作的一紙協議了。
為了能夠有現在的局面,不僅周闞付出了許多代價,對姜文祿來說也是一場豪賭,付出的東西同樣不少。
心血所得之還要被你們陰陽怪氣。
也就是姜文祿就根本沒把消費者當成消費者看,不然還不得氣炸了!
小牛集團在抓緊產能上生產的同時,電瓶車也直接面向觀眾,不同於數碼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特別快,像電瓶車買回家,開個五六年基本上是保底的數字。
大部分的人家即便電瓶車出現了一些問題,修修補補十年的時間還是能夠使用的。
在售價方面,小牛集團也沒有大幅度的進行漲價,最貴的也就提升了兩三百塊錢,這導致公司的產能還沒上來,就出現了一堆排著隊下訂單購買產品的人。
其實只要親眼見過了電瓶車的效能,在價格相差無幾的前提條件下,都會明白怎麼做出選擇的。
有好車不用還要受盡之前那些老破車的折磨嗎?
市場良好的反饋也讓很多依舊在觀望的電瓶車車企按下了心思,開始瘋狂的提高自己的產能。
今年風帆一共許下700萬塊電池組,也就是說能夠供應到市場的電瓶車就至少有五六百萬輛。
雖然對於車企來說,他們分到的數量已經固定好了,但只要業績夠好,誰說就一定不能從風帆集團那邊再爭取一些份額過來呢!
風帆集團的稽核方式非常特別,他們需要對比集團的產能以及銷售量才會討論是否需要加大電池的生產量,而不是隻要公司出錢下單子他們就接。
遠的不說,小牛集團就有額外200萬塊電池的份額,要是自己的份額已經用完了,但市面上的反饋依舊良好,需求量很大,憑什麼在這麼多的份額當中就不能有自己那一份了呢?
相信風帆集團只要手上有貨,是不會介意稍微給自己挪用一點的。
對於許多車企來說,這大概是一場與同行的正規競賽。
那些大企業必然在這裡面有一些先天的優勢,但稍微小一點中等規模的車企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至少在最重要的電池這一塊的技術上面,所有的車企都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
不存在技術上面的代差,這就已經足夠了。
對於處於中部的企業來說,那就是從未見過前途與市場這麼璀璨過!
當小牛集團宣佈新產品面世之後的一週之內。
屬於電瓶車協會的十幾家企業先後紛紛宣佈新能源電瓶車的面世。
網友們這才真正意識到,以後可能新能源電瓶車會成為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