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什麼比被一定程度上的支配更加可怕的話,那一定只有看不到生存下去的希望了。
好在擺在眾人面前的活路還是有的,前途和未來必定是光明的嘛!
成立電瓶車研究協會可不是風帆集團想要變相壟斷這個市場所做的佈置。
一個連自家員工都快供應不上的單位,怎麼可能在這個協會里面投入大量寶貴的人力資源。
沒錯在風帆集團最寶貴的並不是資金,而是一個個優秀的人才。
這裡面優秀的人才不僅包括了前端的科研者和公司的中堅管理者,更是包括了戰鬥在一線的員工。
特別是像這種監察工作,能夠加入的員工不僅要價值觀正確,品質也得相當出色。
如果只是幾個人十幾個人周闞還能給湊一下,要成立一個規模稍微大一點的機構,周闞就只能表示無能為力了。
當然這件事情也不是周闞自己想要辦的,所以這個難題自然交給了馬總解決。
定義為非盈利性質的公益崗位,也只有相關部門在幕後進行調控才算得上合理吧?
只不過周闞很是仗義的承擔了這個組織前幾年的開銷花費,未來這個組織會怎麼樣發展,是否在最後需要成為獨立興致的單位,還要看形式的變化。
被拿捏住痛腳的雅迪,愛瑪等企業雖然心裡特別不爽,但也不能公開進行反對,否則如果被小牛集團一家吃下風帆集團的份額,那這個結果將是相當致命的。
越是頭部企業,越是輸不起。
站在最前面的總會被那些落在身後人瘋狂注視。
如果他們做出一些喜聞樂見的選擇,說不定從那些人的嘴裡面會毫不留情的冒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想想都覺得可怕。
擺在他們面前的,有且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順著風帆集團的意思來。
或許反壟斷法會對風帆集團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華夏好不容易出現幾家民營的真正以科技為核心技術的企業,相關部門會捨得讓這個寶貝受到損傷嘛?
這點很不好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那些大搞房產蓄水池和網際網路“創新”經濟的人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關單位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更別說風帆集團這種正向的企業了。
至少在風帆集團沒有爆出什麼黑料之前,是絕對不可能受到什麼制裁的。
這是幾個頭部企業商量互相交換之後達成的一致認為。
會議就這麼的進行到了第三天。
如果說第一天是對新技術的科普,第二天是對各位參與的企業做出限制的話。
那最後一天就是分蛋糕的時候了。
這對到場的各位來說也是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各公司的老闆也到會了。
上午由週一博帶著各位老闆開了個會議互相交換了一下個子的資訊。
到了下午,周闞就親自在風帆集團的會議室接待了各位老總。
當各位老總見到這位風帆集團真正的掌權人之後,大多都是震驚。
畢竟各位老闆都是久經人事,很快便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變得寵辱不驚。
“首先很感謝各位對華夏電瓶車行業做出的貢獻,有幸能夠和大家探討一些行業相關的問題,坐在這裡的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叫周闞,風帆集團現任董事長,相信大家在之前都沒有聽說過我的名字,不過沒有關係,畢竟你們都是衝著電池來的,我自己又不能夠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