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祿就看得很清楚,現在的形式幾乎完全由對方做主了,風帆集團可以沒了任意一家電瓶車公司,但自己一方卻完全沒有接招的可能。
至於所有的從業者聯合起來抵制風帆集團的崛起,那就更加是無稽之談了。
從利益上來說,石墨烯電池的效能遠比鋰電池更優秀,就連價格也沒有什麼優勢。
不說各家公司不會真正站到一起,他們可是彼此的競爭對手。
就算是真的抱團了,那最後的結果必定是全軍覆沒一家都不剩。
姜文祿算是算是這群老闆裡面比較年輕的,也沒什麼負擔。
只要能賺錢,年齡算什麼問題。
當週一博邀請眾位去參觀測試車間看看成品的時候。
饒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姜文祿也被實測的資料給嚇了一跳。
畢竟原本也只是道聽途說,現在親眼看到了,那結果和意義也是大不相同的。
隨即而來的,就是心頭的火熱。
電瓶車原來也能夠續航那麼遠嘛?
近百公里的路程,即便是現在市面上被炒的火熱的電動汽車,續航的距離也才400公里左右吧?
現在做電瓶車企業的,以科技為核心的公司基本沒有。
電瓶車本身的技術含量就已經決定了這是一個低門檻的行業。
可雖然他們做技術不在行,但是在產品營銷方面,他們都是行家。
一手資本運營,一手廣告營銷,就是在場眾多電瓶車企業能夠達到今天破局規模的不二制勝法門。
看到這款優秀產品的一瞬間,他們的腦袋裡面就已經浮現出了應該用怎樣的一種噱頭來宣傳新的產品。
至於公司主管年紀比較小?
那不正是後生可畏嘛!
開玩笑,如果這筆生意黃了讓風帆集團心生不滿,銷售電池的時候把自己排除在外,那回去還不被老闆們給狠狠的扒了皮。
諸多公司的高管們有的面帶喜色想著新技術能夠給公司帶來多大的利潤,這應該會是一片未開發極具潛力的藍海,有聰明的早已經暗戳戳給自家公司發訊息要求給與合作的許可權了。
按照資本的正常的運營,這種電池的銷售許可必定會是價高者得。
提前準備起來有備無患。
大多到訪風帆集團前來考察的成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做主的,但重大行動依然要與總部進行彙報。
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今天到訪的同行裡面居然出現了一個不講武德的姜文祿。
你不是老闆?
怎麼這麼沒有牌面,直接親自到場了?
頭部前五的公司瞬間察覺到危險的氣氛,緊張兮兮的將這一個情報連同姜文祿這一個情況直接對集團進行了彙報。
會議持續的時間是三天。
第一天下午,姜文祿就偷偷聯絡到了週一博,想要進一步的詢問一些情況,或者能夠拿下更多一些的電池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