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博皺著眉頭和週一博討論道:“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以市面上三星手機的一款的旗艦級為例,手機的銷售價格在4000元,但是其材料成本僅僅只有500元左右,其餘的大都是營銷成本。
當然,像三星這種擁有很大一部分的自主專利權的手機廠商數量還是比較少的。目前國內很多的手機廠商還是大部分以外購大量配件的方式來進行手機生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與我們合作的小米。
在小米集團的去年釋出的公開情報上表示,一款售價3000的手機,它的各種成本達到了2600塊以上。以此為標準,我們即便想要做手機,留給我們利潤空間也不會太大。”
周闞很是贊同:“沒錯,但我們做手機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增加電池面向消費者的機會,讓他們知道有這麼一款好用的產品,並不是為了賣手機能夠盈利多少。
想要擺脫現在手機電池的銷售難題,只要走出第一步,讓我們公司的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一個印象。那石墨烯電池取代鋰電池普及開來只是時間方面的問題,早晚能夠水到渠成。
小米集團確實在我們公司採購了大筆訂單,但是如果只是利益關係的話,以天能集團為首的聯盟完全有能力挽回小米,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讓他們把相關的訂單需求一直押後,我們就會進入到兩難的境地。這對天能來說僅僅以成本價出售給對方電池,就足以讓小米不斷的讓步。
畢竟在合同中,只規定了貨到付款並沒有明確說明小米集團什麼時候要這批貨,所以我才要自己嘗試做手機品牌。
到了最後即便我失敗了,那也沒什麼,電池的專利技術牢牢握在手裡,最差的結果也只是走回原來的路和各方面企業妥協多讓出一部分未來的利益。”
週一博嘆了口氣:“生產確實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特別是在其他手機零部件都需要進口的情況下。目前國內的手機廠商,藍白社主打營銷,理念是年輕時尚。小米集團走的是薄利多銷,將手機價格打下來。而華為集團則是走自主研發讓國人們認同其復興理念而買單。
除了這三家之外,還有零零散散數家手機廠商,不過規模和影響力都比不過海外的那些品牌,能夠值得一提的,內地也就這三家了。設計手機這方面,我不是很懂,不過手機的設計理念其實很重要。這和銷量直接掛鉤,周總您就要多費心了。”
說來很殘酷,諾大一個工廠,研發人員就只有周闞一個人。
作為一家新興產業的科技公司,也是獨一份的事情了。
在周闞的想法中,手機的各種配件複製出來並不是什麼問題。
問題就在於要了解到其中涉及到哪些專利,或者需要怎樣避開它們。
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對周闞來說,甚至比從零開始研究石墨烯電池更加的麻煩。
在不算漫長的歲月中,自手機配件誕生起,一項項有關的專利都已經被先驅者研究的很透。
即便絞盡腦汁的繞過那些專利,那產品的生產成本或許要增加很多。
如果不是最優解,企業怎麼可能不採用。
哦,或許也存在更加優秀的方法,但人家掌握著技術壁壘,很多時候都是忙到頭來一場空。
當然,資本家本著有錢賺的生意肯定就做的原則。
周闞想要入局手機這個行業,到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雖然和其他的大佬相比較,能夠投入的錢比較少,生產規模不可能大。
零件商們是很願意多賣出一點產品的,這一點誰都無法阻止。
喜歡我的心臟有高科技請大家收藏:()我的心臟有高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