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僱於人,負責把舞臺弄得一團亂,讓臺上的主要角色從大功臣淪落為尖叫著四處逃命的小觀眾。
充其量只是煽動人群的一種道具,讓他“看得見未來”的妄想運用到淋漓盡致的裝置。
“我對未來不抱期待,也不抱希望。”
沒錯。這不是誇飾,也不是比喻。他確實擁有“預見未來”的力量。
他在人生的早期階段,便發現自己眼中的事物跟別人不同。
他可以看見未來的影像。
這個特異能力,已經非常足夠打亂一個人的人生。
不妨以設立目標為例子。
在求學時代,學生們的目標,大多是更高的考試成績。
龔亞輝用右眼看見自己的理想成績。
同一時間,左眼看見努力考上理想成績的方法。
未來不是夢想,而是憑堅定意志建構出來的東西——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便理解這個道理。
問題是,他右眼看見的畫面,完全取決於此時此刻當下的行為。
他並不是看見未來。
映在右眼的晝面不是未來,不過是五分鐘後、一天後、或是一個月後的“當然結果”。
他只是提前看見自己努力而來的結果......
這項事實剝奪了龔亞輝的人類情感。
他對未來不抱期待。
人生中發生的事,通通可以預見。
他對未來不抱希望。
人生中發生的事,無一不是未知。
反過來說——他的現在沒有價值可言。
當自己完全明白如何得到期望的結果......即使那樣的選擇滿是辛酸......對他來說,做出其他選擇,便沒有任何意義。
這種感覺,如同印上正確答案的題目卷。
一旦右眼看見未來的結果,左眼便跟著看見達成結果的方法。
接下來,只要依照方法行動,未來就會和事先看到的完全相同。
“什麼嘛,人生真是無聊透頂。”
龔亞輝感覺自己跟社會之間出現隔閡,理所當然地被孤立,進而演變成現在的景況。
只要僱主願意出錢,從犯罪預告到實際爆破,他都願意通通包辦。
當初開始這門生意,只是為了賺取零用錢。如今,他一年大約會收到三件委託。
再怎麼說,一般社會不需要這樣的人才,也不容許這樣的人存在。
江城的警察很優秀,一旦爆破計劃進入實現階段,主嫌不消多久即會被逮捕,接下來便等著供出受到誰的委託。
這樣的工作跟報酬完全不成比例,名為龔亞輝,最多最多隻會成為大家幻想出來,都市傳說程度的笑柄。
......龔亞輝本人是這麼認為的。
不過,隨著他接到第一份委託,案主之後又來哭著拜託再一次,接著在該案主的介紹下,又有其他人前來委託……他的案子從此源源不斷,一切跟他料想的大不相同。
他依照委託完成任務,並且漂亮地逃過警方追緝。
沒有人知道真實身分。
他一開始便沒有根據地,沒有藏匿處,也沒有組織在背後撐腰,僅靠一支手機接納生意。
此外,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金錢”,連前來委託的客戶是什麼樣的人,都懶得深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