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計量時間的單位每個朝代有差異,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時間計量方式大致如下。
注:並非絕對準確,本書以下面時間為準)
每天有十二個時辰。
子鼠)時,是午夜十一到一點之間,以十二點為正點;
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未羊)時是十三點到十五點,以十四點為正點;
申猴)時是十五點到十七點,以十六點為正點;
酉雞)時是十七點到十九點,以十八點為正點;
戌狗)時是十九點到二十一點,以二十點為正點;
亥豬)時是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以二十二點為正點。
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在時間的15分鐘。
一炷香大約30分鐘,一盞茶10分鐘。
每柱香有五分,每分有六彈指,每彈指有十剎那。
《僧祇律》中記載:
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
換算結果:須臾=48分鐘,彈指=7.2秒,瞬間=0.36秒,剎那=1念=0.0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