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所謂的足壇第一教授,只不過是玩了一手資料小把戲。你完蛋了!”
伊拉克主教練埃伊爾·奧爾森曾對外聲稱,他的球隊要用快節奏的進攻打垮華夏隊,這並不是虛言。
埃伊爾·奧爾森所信奉的足球理念,其核心內容就是以進攻資料來衡量一支球隊的實戰水平。
簡單而言,這位前挪威國家隊主教練認為,透過他的統計,如果一支球隊在比賽中的進攻次數多,具體到傳中和射門次數越多,就越容易贏得比賽,相反,射門次數少,就代表破門得分的機率低,容易失敗。
所以,埃伊爾·奧爾森將比賽進行資料化,要求他的球員盡可能多的加速進攻速度,有機會就給前鋒傳球,有機會就起腳射門,以此來大幅度提高本方射門的次數,哪怕是因為浪射而造成射門成功率低下,那也無所謂!
打快攻!打出最高的進攻資料!就是埃伊爾·奧爾森現在追求的足球風格!
埃伊爾·奧爾森的足球風格,不能說有多大的錯誤,甚至在某些時候能讓一支球隊快速提高成績,但肯定有著巨大的侷限性,否則,他也不至於頂著一個教授的頭銜,找不到願意請他執教的球隊了。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任何一支球隊願意請埃伊爾·奧爾森,而是說他看得上的球隊不要他,願意請他的球隊又不合他的眼緣。
作為帶隊踢出了優異成績的前挪威隊主帥,埃伊爾·奧爾森自然不願委身於一支小球隊。
要麼是國家隊,要麼是頂級聯賽俱樂部,要麼是有悠久歷史的球隊,這才符合埃伊爾·奧爾森的身份,所以,這麼多年來,他就把自己給耽誤了。
嚴格地說,埃伊爾·奧爾森的觀點,算不上創新,在20世紀末之前,很多球隊都或多或少具有類似的風格。
尤其是那些身體素質好,沖擊力強悍的球隊,總是習慣將比賽節奏帶快,透過猛沖猛打來獲取利益,埃伊爾·奧爾森只不過是把這種風格的足球進行系統的量化,具體到每個位置的球員,都設計出詳細的套路,讓全隊的進攻節奏加快到一種極限速度。
很顯然,2007年亞洲杯時期的華夏隊,恰好與埃伊爾·奧爾森的戰術思路截然相反。
當時的華夏隊打的是成功率,盡量做到在穩定防守的基礎上,保持高效的反擊入球率,以此來和其他亞洲強隊抗衡。
所以,在埃伊爾·奧爾森的眼中,華夏隊無疑就是個“渣”,很多比賽中,華夏隊的進攻次數寥寥無幾,這樣的球隊,一旦和埃伊爾·奧爾森的球隊相遇,那就應當是被打得一敗塗地!
迪拜拉西德球場,伊拉克的第一次進攻無疾而終,但是場邊的埃伊爾·奧爾森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他揮動手臂,向場上球員發出指令:前場逼搶!
快速的進攻節奏,會帶來超過平均水平的失誤率,這是必須忍受的事實。
埃伊爾·奧爾森的戰術思想的第二個內容,就是透過積極的拼搶,減少對方球隊的進攻次數。
這個道理和籃球比賽有些類似,籃球比賽是典型的回合制,你攻一個回合我防守,然後是我攻一個回合你防守,比賽一直以這種節奏交替進行。
足球比賽雖說沒有這麼明顯的攻防轉換,但基本的節奏也是如此,成功防守之後,就輪到了本方進攻。
但是,埃伊爾·奧爾森想打破的就是這種正常的攻防節奏!
他理想中的球隊,就是在進攻失敗之後,透過前場拼搶,讓對手陷入被動,打不出高質量的進攻,而他的球隊就會在斷球之後,再次發起快速進攻,直至將對手拖垮,打得跟不上他的比賽節奏。
“伊拉克隊突然加強了前場逼搶!”
“前鋒13號卡拉爾·賈西姆纏上了華夏隊的10號李爽!”
“10號李爽控球,向左帶!”
“伊拉克的另一名前鋒10號尤尼斯·穆罕默德也靠了上來!小範圍內的人數優勢!”
“傳球!10號李爽及時將球傳了出去!”
“華夏隊場上核心17號谷成龍速度飛快地回撤,接到了這個接球!伊拉克隊10號尤尼斯·穆罕默德向回追,撲向了華夏隊17號,雙方的兩名場上隊長將要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