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陣勢展開的很快,如果給他機會,三傳兩傳就能打到前場。
在鋒線上,李東國、薛琦鉉這兩名前鋒,絕對是防守球員的噩夢。
身材高大、技術出色,李東國頭頂腳踢技術全面。
薛琦鉉也是有名的“頭球王”。
如果,華夏隊不在後場採取密集防守,很容易就會丟球。
所以,朱光滬的教練組和谷成龍的意見是一致的,就是讓韓國隊攻出來。
話說,荷蘭球隊在場上,往往是比賽踢的精彩,最後輸球的也是他們,贏得爽快,輸得更爽快。
因為,全攻全守不是那麼容易打的。
中前場球員攻出去了,邊後衛也攻出去了,防線必然薄弱,一旦對手擋住了他們的沖擊,發起突然反攻,回防不及的荷蘭球隊,很容易被形成以多打少,或者是單刀球的機會。
在歐洲聯賽中,荷蘭球隊經常在迴圈賽制的小組賽中表現不俗,到了淘汰賽階段,立刻就會露出原形。
究其原因,全攻全守的球隊,一旦被對手抓住防線漏洞,首先失球,在一場比賽中很難追回比分。
這種情況,天然就造成他們不如攻守均衡的球隊發揮穩定。
這就是全攻全守球隊所付出的代價。
在歐洲有一種理論,球隊的風格決定奪冠機率。
說的就是在實力相近的情況下,攻守均衡的球隊,容易奪冠。
這種理論,到了華夏球迷的耳中,也許是想突出重點,就被簡化成了一句話:“進攻贏得球迷,防守贏得冠軍”。
實際上,這種理論遠不是這麼簡單,冠軍球隊當然需要強大的攻擊力,只是球迷的著眼點往往只看到了他們堅固的防禦體系。
果然,隨著華夏隊的後場倒球,韓國隊的攻擊陣型快速展開了。
雖然,費爾貝克安排了兩名後腰,但他並不準備讓20號孫大鎬、17號金正友死守在後場。
韓國隊的進攻體系,需要在中路有支撐點。
今天韓國隊沒有安排正宗的前腰,但20號孫大鎬既能踢後腰,也能踢前腰。
他和隊友金正友的任務,首先是卡死谷成龍的突破,其次,也需要為兩翼提供支撐。
韓國隊將陣型向前推,後衛線到了大禁區線外側,後腰到了中場,中場過了中線。
完全做出了一副大舉進攻的態勢。
富有韓國隊傳統特色的前場逼搶開始了。
以往,華夏隊對於韓國隊的前場逼圍搶極不適應,慌亂之下很容易胡亂出球,這就造成了連鎖反應,一次次被韓國隊加快速度連續壓著打,最後造成致命失誤丟球。
不過,現在的華夏隊心態很穩定,連續的勝利已經使這些球員的自信心快速增長起來,不至於被嚇得手忙腳亂。
10號李爽在跑動中,突然的一腳將球送了出去。
6號邵佳得球。
邵佳向前帶球,又是一腳突然的斜傳,皮球飛向了韓國隊半場。
谷成龍和11號董方拙同時啟動。
董方拙是筆直插向韓國隊佈置在禁區前的後衛線和兩名後腰的身後,負責接應。
谷成龍是快速跑動,前去接邵佳的這個傳球。
在他們兩個人中間,谷成龍當然是重點,他的任務比較艱巨。
他需要接下傳球,強行闖開韓國隊佈置的兩名後腰球員的防線,自己沖上去,或者傳球給董方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