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的華夏隊,可以一邊休整,一邊坐看亞洲杯風雲了。
在最初的東道主球隊的瘋狂表演之後,2007亞洲杯的冷門風暴漸漸有了熄火的跡象。
各支東道主球隊雖然仍很拼命,但已經逐漸回落到人們能夠接受的水平。
開玩笑,如果按照各組首個比賽日的那股勁頭,幾支東道主球隊殺進前四,甚至奪冠都有可能,這不是搞笑嗎?
讓世界排名第140位開外的球隊奪冠?
那亞洲足球的面子,就徹底栽了。
當然,華夏隊遠沒有能夠躺在榮譽簿上睡大覺的資格。
9:0只是開胃菜,接下來的比賽才是硬仗。
7月15日,華夏隊的第二個小組賽對手是伊朗隊。
那可是當初亞足聯確定的亞洲四強之一,同時也是公認的亞洲杯奪冠大熱門球隊。
打贏了馬來西亞不算本事,必須要打贏了伊朗,才能真正讓人覺得華夏隊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媒體顯然並不這麼認為。尤其是當c組第二個比賽日,7月11日,西亞鐵騎伊朗隊首次亮相後,輿論幾乎成了一邊倒。
伊朗隊明顯對於東南亞的氣候,極不適應。
雖然,這支球隊的大牌球星的名氣,僅次於澳大利亞,但這些球星看起來仍然沒有適應吉隆坡悶熱的天氣。
他們在11日的比賽中,面對中亞狼烏茲別克,並未表現出該有的氣勢。
相反,他在在場上表現有些疲軟,在上半時甚至處於被動,開場16分鐘,後衛線就在對手的逼搶下出現致命失誤,自擺烏龍。
谷成龍和隊友們坐在看臺上,看完了這場比賽。
由於同組的幾場比賽都在同一座球場,這給了各隊仔細觀察對手的機會。
就如同華夏隊比賽時,伊朗隊和烏茲別克坐在看臺上觀戰一樣。
這兩支球隊之間的比賽,也是華夏隊觀摩對手的良機。
因為,無論是伊朗還是烏茲別克,都不可能在比賽中留手。
與“黑馬”華夏隊相比,伊朗隊被稱為本屆亞洲杯陣容最完整的球隊之一,他們幾乎派出了2006年德國世界盃的全班人馬。
伊朗曾獲得1968、1972、1976年三屆亞洲杯冠軍,在上一屆亞洲杯上,表現也很強勢,獲得季軍,德國世界盃是伊朗隊歷史上第三次殺入世界盃決賽圈,雖然表現不夠搶眼,但他們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之後,僅隔8年就再次闖入決賽圈。
這些都表明,這個國家足球實力的強悍,至少在亞洲屬於一流。
伊朗隊在199698年的那一批球員,被稱為“黃金一代”,誕生了很多天才球星。
比如阿裡·代伊、霍赫達德·阿齊茲、卡裡姆·巴蓋裡。
如今,這些人都已經老去,僅剩下當年的小將邁赫迪·馬達維基亞碩果僅存。
現在的這支伊朗隊,0歲的阿裡·卡裡米、31歲的哈什米安,分別是後、中、前場最核心的球員。
馬達維基亞參加了1998、2006年兩屆世界盃,俊朗、粗獷的外表深受女球迷的喜愛,被人稱為“亞洲的貝克漢姆”。
他效力於德甲漢堡隊已經連續8個賽季,是20020年亞洲足球先生稱號,被譽為亞洲最好的右路全能球員,可以從右邊後衛、右中場,一直踢到右邊鋒。
阿裡·卡裡米效力於德甲拜仁慕尼黑,被稱為“亞洲的馬拉多納”。
他是2004年亞洲足球先生、2004年亞洲杯最佳射手,本屆亞洲杯亞足聯欽定的四名代表球員之一,伊朗隊的絕對核心。
哈什米安,效力於德甲漢諾威,在此之前曾效力於德甲漢堡、波鴻、拜仁慕尼黑,是伊朗繼阿裡·代伊之後首批去往德甲淘金的伊朗球員,他在波鴻、漢諾威期間,一直出任主力前鋒,這樣的水準,在亞洲絕對就是超級牛掰。
然而,被人們寄予厚望的“伊朗三核”,在與烏茲別克的比賽中,表現不盡如人意。
例如,中場核心阿裡·卡裡米,甚至在下半場被主教練加萊諾埃氣憤地換下場。
在這場比賽中,反而是一些稍年輕一些的小將發揮更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中,為伊朗隊在下半時扳平比分的,是24歲的霍塞尼。
他不僅只是效力於伊朗國內聯賽,而且是一名中後衛。
為伊朗打入反超一球的,是26歲的邊鋒凱澤米安,他也僅是在阿聯酋聯賽踢球。
7月11日的比賽結束。
雖然,伊朗隊贏了,但媒體紛紛猜測,伊朗隊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