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瀚海的宇宙星河中,普羅米修斯號是那樣的渺小,儘管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行星際飛船。
古希西方說中,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並將火種帶到人間,點燃了人類文明的導火索,所以這一次,人類希望普羅米修斯能夠再次延續人類文明的希望。
宇宙航行中,最大的敵人是孤獨,抬眼可見的滿天星海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因為在真實的宇宙中,星系和星體間的比例以及距離,並不像教科書圖示般巨大而毗鄰。
航行於星海之中,那些星光絢爛的星系和星體,永遠如不可觸及的背景般虛無飄渺。
絕大多數時間裡,仿若置身虛無的普羅米修斯號,像是失去了對這無垠宇宙的距離感知,能夠切身感受到的只有孤獨,長達千年的孤獨。
艙壁一側的儀表上,顯示著當前的時間——3137年,這意味著2137年從地球發射,承載了全人類希望的普羅米修斯號,已經於星海中航行了整整一千年。
對於人類而言,一千年是如此的漫長,足夠世代更迭,足夠政權易主,也足夠文明作古,但對於漫長的宇宙史而言,一千年卻短暫到可以忽略不計。
一如於人類而言,普羅米修斯號意味著宇宙賭桌上那孤注一擲的全部希望,但對於宇宙這個無情的莊家來說,人類這場豪賭的輸贏,於他沒有任何影響。
普羅米修斯號是盤古計劃的其中一個環節,而且是最重要的那個。
無需詫異那中西結合的格格不入,2137年,為了讓人類有足夠的力量去應對那場人類文明史上,抑或說地球史上最重大的災難,人類這一命運共同體,早已在人類聯合政府的領導下運作了幾十年。
多少還是令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是,這艘裝載了人類全部希望的行星際飛船上,卻只有一位乘客,那是一個躺在冷凍休眠倉中的少年。
他很年輕,也許正因為他足夠年輕,也足夠出色,才讓他成為了盤古計劃無數次接棒中,手握最後一棒進行衝刺的人,他叫星辰。
星氏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氏,曾真實的存在於歷史之中,卻又古老到在百家姓裡都找不到,大概也只有在傳統文化復興的二十二世紀,星姓才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長達千年的航行中,那集合了人類尖端科技的冷凍休眠艙,封存了星辰的年齡,也封存了他的容貌,卻不知能否封存他對地球的眷戀,還有他對牽掛之人的思念。
休眠艙的透明艙蓋下,星辰的五官十分柔和,雖說不上十分驚豔,卻也絕不會讓人感到不適。
休眠中的星辰緊閉雙眼,我們無從一窺他眼中神光,但他的睫毛很長,比大多數人印象中的男孩子都要長一些。
如果普羅米修斯號主艙的另一個艙室中,冷藏的那30萬枚人類胚胎還不能算作人類的話,星辰恐怕已經是宇宙中的最後一個地球人了。
經過了長達千年的航行,普羅米修斯號終於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
那是遙遠的太陽系十一光年之外。
那是光年彼端的室女座。
那是一顆名為羅斯128的紅矮星的行星——羅斯128b。
和最初預計的一樣,羅斯128b也許是一顆真正意義上的類地行星。
足夠豐盈的大氣,讓恆星的光線在星體表面被充分折射,而折射後充分覆蓋星球表面的陽光,讓行星羅斯128b的向陽面透亮而耀眼。
豐富的水資源,讓羅斯128b向陽面的海洋部分,如同地球一般蔚藍。
那迥異於地球的大陸板塊上,爬滿板塊的淡綠色,是否也意味著羅斯128b和曾經的地球一樣綠蔭成林?只是綠意盎然的大陸板塊上,夾雜的一些清晰可見的紫色地帶,又是地球上少見的模樣。
相比太空視角下,板塊地貌於地球之相似之處,羅斯128b更讓人矚目的地方,也許反倒是那與地球不一樣的部分。
羅斯128b向陽面的星球表面邊緣,環繞整個星球的白色“帶子”十分醒目,巨大的白色圓環圍繞下,這一視角之下的羅斯128b,宛如一顆漂浮在虛無宇宙中的巨大“眼球”。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不複雜,這是因為恆星羅斯128的潮汐鎖定,而羅斯128b之所以會被它的恆星潮汐鎖定,是因為它距離它的恆星太過接近了。
儘管羅斯128的體積非常巨大,甚至比地球的太陽還要巨大,但作為一顆紅矮星,它所散發的熱量,卻遠遠不如地球的太陽,正因如此,羅斯128b也只有在如此靠近羅斯128的距離下,才能接收到合適的光和熱,從而成為人類理想中的宜居星球。
羅斯128b和它恆星羅斯128之間的距離,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要近20倍,過近的距離,導致它直接被羅斯128潮汐鎖定。
潮汐鎖定後,羅斯128b的自轉和公轉速度,達到了完美的平衡,通俗一點,即是說羅斯128b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它的恆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與之同樣的情況,如同月球之於地球,地球上觀測到的月球,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因為宇宙單位中,距離地球過近的月球,同樣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
由於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恆星,這意味著羅斯128b其中的一面,是無盡的白晝,而另一面,則是永恆的黑夜。
而由於星球類球體的構造,羅斯128b的向陽一面,越是靠近中心的位置,便越是溫暖,相對的,越是遠離中心的位置,便也越是嚴寒,所以羅斯128b遠離恆星的向陽面邊緣地帶,終年都被冰雪覆蓋。
寒冷地帶覆蓋的冰雪,在星球周圍環繞,包圍著中間的溫暖地帶,而這正是羅斯128b看起來如同一顆“眼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