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
家貧,販屨織席為業。
家住本縣樓桑村。
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
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
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
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
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
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
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
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
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益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
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
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
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
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
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淩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
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
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大哥!”那人朝玄備喊了一聲,連眼淚都掉下來了。
“你誰呀?我不是你大哥。”玄備吐槽道,“你認錯人了吧,話說剛才的回憶是正史裡沒有的吧!你丫是從三國演義裡跑出來的吧!”
“我沒有認錯人,我也絕對不可能認錯。”那人擦了擦眼淚,道,“雖然大哥的樣貌與當年不同,但我卻認得。小弟也始終都記得,大哥、二哥,與我一同在桃園內結義之事。”玄備道:“喂!你真的認錯人了呀!你是張飛嗎?我可不是劉備!話說你丫真的是從三國演義裡跑出來的丫!”
那人笑道:“大哥你總有一天會想起來的。小弟姓張名益飛,出自前世之名,張飛字益德。”
玄備無奈道:“你真的認錯人了,我是劉玄備,不是劉備,就算你是張飛也不關我事。”
說罷便要離去,那幾個警察正要阻止,張益飛說道:“算了,讓他走吧,大哥還沒有覺醒,沒有能力,如果大哥覺醒了那可就是萬人敵呀!以一敵萬的萬人敵!”
也不知玄備是否就真是劉備,倘若是真的,那他該當如何?
甘夫人梅,糜夫人貞,還有孫尚香轉世的孫姝香。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