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養雞場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飼料供應切斷、恆溫控制裝備出問題,而是疫苗。
現代農業優秀於叢集化生産,基本上四十幾天就可以出籠一批肉雞,且各方面都能夠透過檢疫。
在二十一世紀初,還一度有人p圖,謠傳這些雞都長了四對翅膀六隻腿,肯定是吃了打了激素的飼料,不然不可能三四十天就出籠——這不符合自然規律!
“然而千年之差,最重點的,就是在於種植和養殖的品種選育上。”
蔡餘蕭拿著兩株蘿蔔,示意柳恣看它們的區別。
一棵枝葉細小但根莖飽滿多汁,一棵莖葉粗大而根莖細小。
明顯,前者是在幾百年間不斷演化之後,被放大了基因中對人們有利的那一面。
“這種千年前的蘿蔔要是能拿回農科院,怕是能寫一沓論文了。”蔡餘蕭晃了晃手裡的蘿蔔,把它們放回比對架上,慢悠悠道:“不光是蘿蔔,其他的水果、蔬菜也有非常大的差異,整體來說,推廣我們的育種和雞苗,可以養活更多的居民。”
柳恣看著如同實驗室般的農經辦公室,摸了摸下巴道:“揚州城這邊的情況如何?”
“有一個好訊息。”蔡餘蕭笑了起來:“宋代在自然演變下,已經出現了農業規模化、産業化的優勢——這已經算非常不錯的基礎了。”
雖然科學手段還沒有跟上,但是在多方調研下,已經有數眾百姓開始承包橘園、花園、荔枝園等等,進行大宗的商品交易。
這方面的發展規模,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
如今江銀鎮除了三家養雞場之外,還擴建了一個養豬場——小豬仔自然是從揚州城裡收購而來的。
飼料廠雖然跟著時空異變一起消失了,但他們透過圖書館和前人的經驗,也能摸索著找到新的配方,繼續進行生産。
“六子,你先別急。”蔡局長拍了拍他的肩,溫聲道:“你看這第一個冬天過來,大家有吃有喝還沒打仗,已經很不錯了。”
柳恣看著旁邊螢幕上的資料,突然感覺自己好像弄錯了方向。
他轉了一圈椅子,提問道:“你覺得,現在往揚州城發展養雞場,時機不成熟?”
“不成熟。”蔡餘蕭搖頭道:“兩城還不能完全共通,再擴建勞工力跟不上。”
他清楚這些新城裡依舊民智未開,短期內沒辦法讓他們來操作控溫裝置。
現代人都不一定能理智看待四十天出籠的白羽雞,古代人要是發現這樣的養殖速度,恐怕又要鬧出不少么蛾子出來。
柳鎮長半晌沒說話,只坐著椅子又轉了一圈。
“我這兒真不需要幫忙,只是你那?”蔡餘蕭和他是大學同學,對這哥們的各種神態都再熟悉不過:“是有麻煩了?”
“也不算吧。”柳恣難得的嘆了口氣:“關局長是個老體制的官員,不懂技術。”
這一路走來,其他方面幾乎都順風順水,只有工程建設方面還有些停滯不前。
原因不為別的,當年江銀鎮三次注入新鮮血液,幾乎啟用了整個領導班子,唯獨因為人才沒有引進的關系,工程局局長還是老人。
<101nove.at考試的六個青年英才之外,還有如同吳恭、錢凡這樣的人員被分配過來,在過去的幾次改革中都彰顯了自己的諸多能力。
但工程局的局長關俞,那真是個純粹的官員。
他自老一代的選拔體制入職,除了寫寫報告開開會之外,就是審批同意這個專案簽或者不簽了。
煉鋼廠如何建,軍工廠有沒有發展可能,這些事他全打發給了下屬,自己一概不知。
然而下屬都是鎮上的人,雖然有本專業出身的,卻也不懂什麼煉鋼之類的東西。
如今的江銀鎮如同在黑夜中前行的列車——既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撞上墜落的山石,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燃油不足了。
在這種情況下,工程局沒有扛鼎的人物,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蔡餘蕭因為農業專案的原因,跟工程局的人也打過交道。
鎮裡那幾個工業園的發展,主要都是靠鎮子裡的資金扶持,以及幾個老工廠連同政府合作的産業改革升級。
他清楚在這個時候,就算貿然的把老官撤下去換人,也不一定有人能些埋怨不滿的話也沒有意義。
“但是……我們不能拖了。”他低聲道。
“鋼鐵煉制的事情拖得越久,産業的發展就越慢。”
沒有大批次的鋼板鋼筋供應,新城區的發展會非常緩慢。
在這段空白期裡一旦打起仗來,可能會全計劃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