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邊的規矩,每逢中秋之夜的時候,都要拜月,”辛棄疾帶著他在彩燈和人群之間穿梭,聲音不疾不徐:“男子多求‘早步蟾宮、高攀仙桂’,有詩曾吟‘時人莫訝登科早,只為嫦娥愛少年。’”
“我聽說好些人往錢塘那邊去,可是為了觀潮?”柳恣好奇道:“有空了咱們也過去看看?”
辛棄疾笑著想摸一摸他的臉頰,只在湧動的人流中站定了一刻凝視著他的模樣,再轉身繼續往前走:“是啊,若未來咱們能閑下來,要去看看西湖斷橋與那錢塘盛景。”
柳恣相當乖巧的跟著他往前走,一眼就瞥見了河畔星星點點的燈火。
碎金似的光芒在隨著煙波蕩漾開來,人們聚在那放著蓮燈,松檀香氣也順著清風蔓延至四處。
令人驚異的是,順著這一整條揚州河放眼望去,竟有數不清的燈火在一路飄來。
“這上萬盞河燈皆是羊皮小水燈,應喚作‘一點紅’,”辛棄疾靠著他輕聲道:“蘇軾曾說’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正是應了此景。”
柳恣出神的望了好久,緩緩道:“可惜我手機沒電了,不然要多拍幾張。”
他們一同聽著遠處傳來的高樓歌聲向前行去,一齊手捧著熱乎的蘇式月餅邊吃邊聊,久違的共同享受著喧囂之中的寧靜。
等走到了某一處,辛棄疾才意識到有些眼熟:“這兒不是?”
“嗯,我特意帶你過來的,”柳恣笑道:“這家琴店,你從前初來揚州的時候不是經常來逛麼?”
那時他初來乍到,還對揚州和江銀都一無所知。
但風骨是藏不住的。
辛棄疾天生喜歡絲竹詩歌,還寫得一手好字,可惜從前雖然在名琴旁駐足流連多次,也沒有機會買下一臺。
“你是說……”辛棄疾訝異道:“難道……”
“我幾個月前下了訂單,原本想著這幾天忙完了親自給你送過去,”柳恣同他一起走進那店中,笑著和老闆打了個招呼。
“雖然不及‘焦尾’‘獨幽’,但也是一份心意。”
話語之間,夥計們手腳輕快的把那剛製成不久的琴搬了出來。
上好的梧桐木光澤沉潤,栗色琴身木紋別致,琴尾繪著白梅獨放,更透著無法言喻的清幽。
辛棄疾怔怔地看了許久,只上前抬手撫了幾音。
音勻聲圓,清透泛芳。
雖然是古樸之物,但無論形態還是音色都明而清雅,便如照著他本人一般量身定製。
這恐怕是最意外也最稱心的禮物了。
柳恣眨了眨眼,也學著大家互相問候的口吻笑吟吟道:“中秋快樂,幼安。”
此琴可同此情。
但願人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