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陀聽了,哈哈笑道:“來,讓他們來!讓他們試試我們滇州藤甲兵的厲害!告訴他們,來一個殺一個,來一雙殺一雙!這蟒山,以後便是本王的大本營了!”
眾人轟然應諾。
現在的藤甲兵,可已經不是三國時期的藤甲兵了。當年諸葛孔明,火燒藤甲兵的典故,收服孟獲。
之後這滇國的人,便開始改進藤甲兵,他們不僅找到了一種耐燒的荊棘樹木,代替以前的藤甲,而且還抹上了南蠻之地的一種樹脂,來達到耐火耐燒的效果。實際上,這種做法,就和前些日子,劉錚遇到的難燃木材的樓船,是異曲同工的。
所以。
阿古陀認為,不怕火燒的藤甲兵,便幾乎是天下無敵!這藤甲輕便,又耐操,在戰場上,有著絕對的優勢。
三日之後。
川蜀十五萬大軍,終於來到蟒山附近。實際上,圍山之戰,要比攻城之戰還要複雜。
“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
蟒山連綿幾百裡,四面八方皆都出口。能否找到這南蠻大軍,暫且不說。進去會不會被包了餃子也暫且不說。
就說這南蠻要想逃出生天,就不會太難。
只需選擇一個方向,十五萬大軍同時湧出,川蜀大軍,此時定然十分分散,根本攔之不住。
所以。
實際上,這場大戰,是不被世人看好的。
他們只認為,這是川蜀想要驅逐南蠻,做出的姿態。不管如何,勝勢都要做出來,不是嗎?
所以。
龍炎王朝各個看熱鬧的智囊班子,此時都在探討。
在秦長風,將會如何佈局?
分散兵力,還是集中搜尋?
如若是前者,很容易被這南蠻大軍,反而殲之。
但若是後者,這南蠻想要出山,並非難事。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
秦長風率大軍,抵達這蟒山附近,便下達一個命令。
圍山!
十萬大軍,全部分散,駐紮蟒山各個角落。
這個蜜汁操作,讓不少人笑噴出來。
就這?
合著這秦長風,沒有了劉知州的計策,便如同一隻瞎了眼的老虎,再也沒有不可擋之勇猛?
……
“秦將軍,這是為何?”
“秦將軍,萬萬不可啊!”
“秦將軍……敵眾我寡,為何還要分兵而圍?此乃兵家大忌啊!”
這個命令一下,果不其然,那些帶兵來援的太守,縣候們,一個個都懵了,趕緊過來獻言建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