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翰林院任職的學士,大多都是大臣兼任。
故而,這些人,可是龍炎絕對的實力派。
“來了來了?”
“快讀出來,讀出來!”
“科舉,分為文舉,武舉,匠舉,又稱工舉,各分三科考核……”
“各科取百分滿分,一科規定時間……”
“總分兩百四十者,成功入舉,據各科成績分職!”
“文舉分策論,時題,八股……”
“武舉為……”
“工舉……”
這些翰林院的老頭子們,聽著便低頭奮筆疾書。
偶爾聽到精彩之處,忍不住會拍著大腿,來一聲:“妙啊!”
“此科舉之法,無紕漏也!”
“量才錄用,大善也!”
“這劉知州,果然是一個人才啊!”
科舉的過程,是經過劉錚精心準備的,什麼考場佈置,防舞弊的方法,對舞弊的懲罰,然後評判給分的,也會是幾個人的平均分……一切看起來,都已經趨於完美,規避了任何人可以想到的漏洞。
這些人,本來就是玩文化的,玩教育的,怎會不懂。
這是一個經世之才?
這是一個更符合時代發展的人才選拔機制?
不吝其詞地誇讚,一時間在這翰林院中響了起來。
“諸位諸位……”
朱慶,咳了幾聲,提醒道:“聖上是讓我們評判,不是讓我們決定的。這科舉之法,事關重大,諸位可要慎言啊!”
眾人這才警醒過來。
一老者捋須呵呵笑道:“朱大學士,精妙便是精妙,精彩便是精彩。老朽我從來不會掩飾,倒是朱大學士,乃當今吏部尚書族弟,您這句提醒,莫要帶任何立場啊!”
“你……”
朱慶頓時一滯,義正言辭道:“柳老此話差異,我朱慶乃翰林院學士,怎會參與到那汙垢不堪的勢力之爭去?”
柳老呵呵笑道:“那不就是了?諸位當應知曉,這科舉之法,對天下文人來說,是多大的福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悠悠嘆道:“我翰林院,自平宇元年開來,便沒有在任何學術,國策上有何建樹啊。諸位,世人都忘了,我們翰林院的存在了!”
眾人紛紛落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