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腦子裡,有著成千上萬的曲目!
加上他對幾千年音樂的各種變革,融合,又是瞭如指掌!
改編一個曲子,對他來說,自然更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而恰好的,這首《憶故人》,正是當年古箏老師給他安排的改編作業。
這《憶故人》,又叫《山中憶故人》,全曲共分六段,開頭和結尾,都是用比較清澈透亮的泛音和跌宕靈巧的散板。尤其是這一段,是以泛音開頭,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寧靜的氣氛,泛音停止,思緒隨著起伏跌宕的音調而展開。
但在劉錚手裡,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同樣是泛音,但是節奏卻有不同。
這樣會給人一種十分緊密,氣氛緊張的感覺。似乎山中,都是一片肅殺之氣。
本人,卻在山巔坐著。
而第二關,則更是鏗鏘聲起,非是原版中的纏綿悱惻,短快平的調子,代表了戰場上互相征伐,國戰洶湧的遼闊。
此時。
彈琴之人,或是運籌帷幄千里之外,或是冷眼旁觀這場爭鬥,憶起往事。
這第三段,四段,同樣也是高音段,征伐節奏層層推進,思緒翻滾,新潮起落。
第五段,第六段……
此時。
全場都驚了。
有一個算一個,看著劉錚的眼神,都變成了震驚的模樣。
“這……”
“這是什麼曲子?”
“這還是《憶故人》嗎?”
不少懂絲竹音律的人,紛紛發問。
而此時,劉錚身邊的沈曼青,已經捂著嘴,抽泣起來。那朝中之事,和這國戰征伐,又有一異曲同工之妙。沈曼青的父親,同樣也是黨派之爭才會戴罪流放。這其中的爾虞我詐,甚至比國與國和之間的戰爭,更加刀刀見肉!
此曲,直接勾起了沈曼青的回憶。
從生在如此書香門第,優渥家庭,從小接受著別人的羨慕,接受著良好的教育,然後突遭變故,她更淪落至這煙花之地,靠著賣笑為生……
此情此景,此曲。
誰能不黯然神傷?
叮咚。
劉錚手中,終於停下,這才緩緩睜開眼睛,微微一笑。
整個萬花樓,陷入到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
餘音繞樑,這才是真正的餘音繞樑。
“好!”
那群書生中,沈行第一個面色興奮站起來:“好曲子!一首曲目,道盡紛亂世道,神曲神曲!”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附和。
沈曼青更是一直福在劉錚身邊:“公子大才,曼青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