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錚說的一切,對李焞的震撼實在是太強烈了。
君主立憲。
放權給朝臣……
這若是在以前,有人膽敢這麼說,那一定是殺頭的罪過。
可是如今……
李焞悲哀地發現,正如劉侍郎所說,李朝,不早就這樣了嗎?朝政,不早就是這些朝臣一直在輪換更替的嗎?
有什麼區別?
能有什麼區別?
將權力,揉碎了,甚至,再加點讓他們更心動的進去……然後撒出去!
李焞深深吸了口氣
他幾乎可以想到,如果這樣,李朝的朝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兩個黨派,會自然而然不攻而破!
權力!
權力,那讓人發瘋,讓人發狂,讓人發癲的權力!
“劉侍郎,孤,需要想一想……”
李焞最後深深看來,帶著乞求的神色。
劉錚笑著點了點頭。
他理解李焞。
十分李焞。
君主立憲,在這個年代本來就太先進了。不列顛的君主立憲,雖然引領了潮流,但即使在歐羅巴,都沒有幾個國家,真正效仿,因為在短時間內,沒有人可以看得出來君主立憲即將對不列顛產生的巨大影響。
劉錚為什麼會選擇李朝作為君主立憲的試點單位?
很簡單。
當初不列顛君主立憲,是因為工業,手工業,以及資本主義的冒頭。導致從騎士轉變成鄉紳,新貴族的那些人,渴求一個更加自由民主的社會。
如今的李朝,同樣如此。
黨派之爭,已經在近一百年多年來,成了李朝的主格調。但這真的全部是壞事嗎?也未必,不同意見的摩擦,有時候並非壞事兒,甚至在雙方爭鬥多年之中,這李朝的文武官員,還是有著井噴式的爆發的,人才不少。只不過如何能從生死之戰,變成求同存異,這對李朝來說,是一個大問題。
暫且將這些黨派的人,和不列顛的那些新貴族,鄉紳相提並論。
如何解決王權和他們之間的衝突,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要讓他們參與到政局當中,因為李焞需要這些人才。
但又不能讓他們太過分。因為人民百姓,對他們沒有好感,李朝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其實民眾,還是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國王,帶領他們前行。而非這幫老傢伙,在議會上的爭吵。
這就很難。
這就是一直以來,困擾李朝的歷史問題。
劉錚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