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撫令》,在這個時候出爐,震驚天下。
洋洋灑灑,長篇大論。
措辭嚴厲,格局大氣。
可見這謝天堯的文筆,並不比那些大文豪們,差上分毫。
招撫指招安,使歸附。招撫荒散,出自中國古文。
故而,在這一篇《招撫令》中,光是“招撫”二字,就顯示出了此時龍炎王朝的自信心,和雄心萬丈。
“大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取國之道,在於天命……”
“國,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國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聖人莫之能有也。”
“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慮致明,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上則能順天子之命,下則能保百姓,是諸侯之所以取國家也……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祿職也……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飽食,長生久視,以免於刑戮也……是奸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也。”
在這篇《招撫令》中,謝天堯表達了,天子之所以取天下,諸侯之所以取國家,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祿職,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飽食,奸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
這些都是天命所歸。
也就是說,什麼樣的人就值得擁有或獲取什麼樣的物事。最高等的人其“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慮致明”,唯“天子”方有此才德,因此方能取天下。第二等的人其“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上則能順天子之命,下則能保百姓”,諸侯是也,所以取國家。
這是從道義上,講述了他具有可以統一西域的資格。
其次。
“國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
他在這篇《招撫令》中,特意強調了,天下和國家之間的關係。
也就特別強調了,西域這些小國,和龍炎其他的藩國,又有什麼兩樣呢?
你們這些所謂的國王,又和那些藩王,諸侯,有什麼差別呢?
在我龍炎王朝眼裡,都是諸侯而已。
在我天朝上國皇帝的眼中,你們也都是一幫靠著我吃飯的貴族而已。
而已。
僅此而已。
如今,我想將天下擴張,想將江山拓土,想讓萬國朝拜,想讓龍炎文化教化蠻夷,特別恩准爾等,融入華夏文明。
你們,同不同意?
最後。
才是這篇《招撫令》最精彩的地方。
那就是。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朕乃龍炎天子。
取天下,乃天命所歸,以仁德取天下,而非暴力。
你們要是不同意,朕不會動粗。
但,民意會揍你們。
喜歡極品太子爺請大家收藏:()極品太子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