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這篇後記的名字叫ong story short,長話短說,是everore裡的歌,也是我想給予這個故事的片尾曲。關於這篇作品,肯定還是有很多想說的啦,但沒辦法一口氣全寫完。
一)關於女主角和男主角
其實對於edith我在和評論區寶寶們互動的時候也聊過她好幾次,我希望這個角色在讀到的人眼中是真實的、立體的,她身上有很多我在其他文學作品或者是現實中能感覺到的一些特質,寫她的時候我也參考了像《那不勒斯四部曲》裡面的莉拉、萊農和arianne faithfu這樣的人物,我想把她塑造成費蘭特式的女主,她們都受過文化教育,都聰明有思想,都在有時候會失去控制,她們都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在各種變故的沖擊之下,她們的愛發生了變形,但還是保留著強勁的能量,那是經歷了考驗、痛徹心扉的愛,是活生生的。我覺得這樣是最真實的女性角色。
關於sirius,我沒法完全揣測清楚羅琳筆下的原著角色,他們每一個都是。我只能把我構想中或者說是符合我這篇文的形象搭建出來。青少年時期的sirius在原著中出現的不多,瀟灑、傲慢、自由……都是他的關鍵詞,像他的角色形象我想也有很多人分析過了,我只是想寫一個這樣的可能,看看他是否會有這種原著中他沒經歷過的愛,他在這其中又會獲得怎樣的成長。他是讓edith受傷的人,也是放她走的人,每一次edith新生活的開啟幾乎都與他有關,我想這就是這個角色對我的女主角能起到的作用——毀滅或是重建,這與他們二人本身的複雜性也有關吧,或許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他作男主角。
二)關於書題
法蘭絨療法fanne cure)是來自tayor在chas裡的歌詞“noveber fush and r fanne cure.十一月的寒風凜冽,但是卻無法穿透你的法蘭絨外套)”,我在尾聲中採用了這段歌詞,還有就是第二卷中edith對她的經歷的思考這也是她第一次認識到sirius對她的影響),“小時候她聽過麻瓜的說法,在維多利亞時期,穿著紅色法蘭絨是治療背痛的民間療法。人們穿法蘭絨,因為人們認為它可以預防感冒。她竟希望這種毫無根據的做法能有所奇效。”
所以怎麼說呢?在這裡fanne cure也可以算作一種麥高芬了吧。注:麥高芬acguffin) ,指推動劇情發展但本身並不重要的物品、目標或概念,其價值取決於角色對它的追求,而非其實際意義。
她也終於獲得了治癒,就算她還是不能完全算作戰無不勝,但她在經歷過這些憂鬱和選擇、感情和承諾後真的走出去了。
三)關於故事的結局
寫作上,有個規則很簡單:假如你沒什麼值得寫的,那就別寫了。我認為寫到這裡我的人物已經不再是最初的自己了,哪怕這和他們的初衷並不相同,這樣的改變是成長,是新生,我不希望再束縛他們的結局。
在尾聲的作話裡我也談過這個了,所以就不再多贅述,我只是想說:在小說中有一些時刻,男女人物之間的愛情關系很幸福,只要故事進講到這裡就收尾。那就是一個大團圓結局。但幸福的結局是一種敘事技巧,不是生活,也不是愛情,愛情是一種很難掌控、多變、充滿意外的情感,很難有一個幸福的結局。
我覺得對我筆下的edith和sirius來說,這才是最好的結局和關系,愛的要義並不是什麼傾心、獻身、或二人的結合,它對於個人是一種崇高的動力,是去成熟,在自身內有所完成,去完成一個世界,是為了另一個人而完成一個自己的世界。
不管怎麼說,他們既有就此江湖別過的可能,也有分離後重新結合的可能,但我覺得這都沒有那麼重要了。愛的延續不是我們永遠在一起,而是你教會了我永遠愛自己。
就先寫這麼多吧。最後感謝你們讀到這裡,感謝有人喜歡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