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空聲又是傳來,只不過這些箭矢,都是奔著城牆上去的。
正在這時,旁邊一個士兵說道:“梅將軍,這箭矢上好像有一封信。”
一封信?
“梅將軍,這些箭矢上都有信。”
“取來我看看。”
一個士兵取下信,交到梅將軍手裡,梅將軍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看之下,卻是皺起了眉頭。
“將軍,我等乃是烈國南面的新國將士,奉命前來奇襲烈國皇都,面臨橫牛關的鎮守,若是強攻,對你我雙方死傷都會慘重,我又聽聞將軍乃是率國將士,非烈國將領,故猶豫再三,抱著即使暴露的風險,也要給將軍寫上這一封信。
將軍,目前平原郡上,烽煙四起,我聽聞烈國起家以殘暴著稱,對待周圍國家,都是大肆進攻,用武力進行吞併擴張,每一次起兵攻伐,其餘國家必定是血流成河、百姓叫苦,想必率國也是如此,若是不投降,又要面臨烈國的壓迫,舉全國之力,結烈國歡心,耗費本國的國庫,只為在烈國身邊苟延殘喘,一國尊嚴何在?
烈國殘暴無情,非仁義之師,而我新國陛下,仁政愛民,新國境內,一片繁榮,更為重要的是,我新國陛下,行聖人之道,愛護百姓,對待周圍小國,也是行大國風範,不強迫納貢,更願意採取商業貿易,在兩國和平的基礎上,共同繁榮富裕。
由此可見,烈國實乃殘暴之主,我新國,乃是難得明君。
故此,我新國北上伐烈,乃順應天道所為,是仁義之師。
將軍,你既是率國將領,不為率國拋頭顱、灑熱血,如今卻為殘暴烈國鎮守國土,這是非智;烈國強迫率國稱臣,身為率國臣子,不保護天子,反而聽從烈國調遣,這是不忠;鎮守橫牛關此地,萬一在攻城之中死亡,死於此地無人知曉,家中妻女不知,國內無人豎碑,曝屍荒野,這是非勇。將軍,為守烈國此城,你真的要當這不智不忠不勇之人嗎?
當然,我也知道將軍很有難處,可現在新國伐無道、誅烈國,將軍的選擇至關重要。現在烈國南臨我新國將士,控弦三萬餘眾,西面宛國,舉國之力逼迫烈國,烈國在平原郡上,已是孤掌難鳴,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若將軍能夠讓出此關,讓我等進入烈國範圍,奇襲烈國皇都,那麼烈國死亡將會加劇,再配合我新國名將揮師北上,烈國死亡必是時間問題。
將軍,若你堅守橫牛關,雖然是堅持你心中的節氣,也自認為是遵守了天子的命令,可不知這只是小節,因小節而壞大事,我新國退兵,烈國必定繼續肆虐,率國苦不堪言,這是將軍真願親眼所見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開關棄城,雖然看似乃是恥辱之舉,但卻會因小恥而立累世之功,因棄小節而成終身之名。
於公於私,將軍放棄橫牛關,乃是最佳選擇。
請將軍三思,我等就在城外恭候,若將軍願意投降,可從城頭扔下火把。
新國魯仲連,敬上。”
這便是整封信的內容,梅將軍手裡拿著信,站在那裡,臉色狂變,陰晴不定,似乎是在思考。
不遠處的一些士兵也是拿了信封看了起來,這一看之下,不少士兵心中回家的念頭也是出現。
“將軍,這封信上說得沒錯,我等還是撤兵吧。”
“沒錯將軍,為了烈國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幫他們鎮守國土,我才不願意幹,我想回率國。”
“將軍,放關讓他們進來,奇襲烈國,萬一烈國消亡,就無法威脅到率國了。”
那些士兵的聲音此起彼伏,梅將軍抬頭:“都別吵。”
城頭安靜下來,梅將軍拿著信封,還在思考。
“將軍,我也覺得這一封信言之有理,我們並非烈國之人,沒有必要為了烈國犧牲自己的性命,新國和烈國相爭,對我們率國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