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你開一輛火車四五個小孩攔在本該行駛的路上,而一個小孩在另一條路上。
現在你沒辦法剎車,只能從一條路上穿過,到底是尊從不本身的規則,還是為了人性的價格。
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也沒有簡單的對錯。
在這個片段的含義就是如此,蘇子衿飾演的顧順選擇的是規則,而張譯選擇的是人名。
兩者沒有對錯,心中都同樣的糾結和不忍,但是立場不同心中的情感不同,註定兩人會有一場的分歧。
而剛剛那個片段,兩人不約而同拋卻了劇中繁冗的臺詞,而選擇了另外一種表演方式。
臺詞很少,所有的劇情張力都透過兩隻眼睛和麵部表情來透露給觀眾。
這本身是一種極其高難度的表演方式,但是兩人走到了。
運用了兩種的表演方式,但是同樣的深入人心。
而此時,旁邊有很多的圍觀演員,平時劇組拍戲,很難有這麼多演員會放下手上的事情。
但今天不同,全劇組的所有大小演員基本上都已經聚集在此,臉上流露出一絲好奇和新奇。
無他!
只是因為此刻在片場上拍戲的這兩個人,他們基本上代表了劇組演技的最高水準,要是能學到一知半解,也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演技。
而且大家也都很好奇,這兩位在一起到底誰更高一籌。
但是隨著拍攝的繼續,本來的竊竊私語聲音逐漸消失,反而出現不是的嘖嘖讚歎和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
當張譯說出那句臺詞的時候,大家都早思索如果換成自己到底應該怎麼接。
但是思考了很長時間,最後也是沒有任何辦法,那個眼神那句臺詞都已經是他們心目中的巔峰了。
但轉眼蘇子衿就又給他們更大的驚喜,沒有臺詞只是單憑眼神交流,讓人瞬間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這…這樣的演技真的存在嗎?
疑問在他們每個人心中浮現,但搖搖頭看向兩人,眼神裡多了些許的羨慕和崇拜。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兩個人不是完全的在獨自飾演自己的角色,反而是在相互遷就著彼此之間。
就在蘇子衿說完的時候,張譯的臉上情感是有變化的,眉頭一皺而不經意的嘆氣,同樣的是蘇子衿在張譯說話的時候,拳頭是逐漸攥緊的,眼神一直盯著一角,不想直視張譯。
這樣細微的配合之間,才真正的塑造構建起這個場景的情感氛圍。
單單這些小細節,就讓不少演員獲益良多,暗自讚歎。
這就是配合!
而且兩人在此之前是完全沒有進行過排練的,這樣的對話簡單而自然,都拋開了原有劇本的條條框框。
一個人無論怎麼說,情感到達那個程度,另一人都能及時的拉回來,不讓場景中情感消散。
一個抬手,一個回眸就已經足夠彰顯出結結實實的底子,這樣的合作完全就是經過日積月累形成的本能。
如果說張譯能有這樣的本能,大家還能理解,可以歸功於日積月累的磨鍊,但是蘇子衿竟然也能擁有這樣的能力,就讓人匪夷所思。
蘇子衿今天一共才多大,才拍過幾年的戲,竟然能有這樣的水準。
簡直讓人細思極恐。
“快看,這個鏡頭簡直絕了。”
“我靠,演技還能這麼玩?”
“太厲害了,蘇子衿老師這個方式打在心上了。”
“這演技,我這輩子也不能閉上啊。”
蘇子衿接下來的一個動作頓時讓全場沸騰。
喜歡我真沒想當明星請大家收藏:()我真沒想當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