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來到酒店,稍微安頓了下,安瀾就要帶著陳楓和小七出去逛。
對此安伯雄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剛果由於以前是法國殖民地,到現在剛果的官方語言都是法語,安伯雄完全不擔心安瀾他們會因為什麼語言不通等原因迷路。
安伯雄和陳科濤則是留在酒店,計劃後面的事兒。
在布拉柴維爾的溜達了一圈,也沒什麼好玩的,也沒什麼好吃的。或許是文化差異太大,當地的美食他們又吃不慣,無奈之下只好回到了酒店。
第二天一大早,陳科濤和安伯雄表示,想去給章國豪的父母和妹妹掃墓。
安瀾和陳楓也表示想要一起跟去,想看看這三位,或許是因為親人安全,亦或者是為了和惡勢力作鬥爭,而最終埋骨異國他鄉的英雄。說他們是英雄很貼切,因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們都是犧牲在了為剛果共和國締造和平的道路上。
陵園位於布拉柴維爾的城郊,這裡算不上是人口密集區,但是也畢竟是在城市裡。
陵園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園,打整的很好,還可以看到一些人,正帶著孩子在公園裡玩。安瀾甚至聽見了有一位母親在給自己的孩子介紹那邊的雕像的身份,說著他們當年的英勇事跡。
聽見這些事,安瀾多少明白了,為什麼章國豪不願意自己父母和妹妹的遺體回國,而自己也選擇留在了剛果。
那是因為剛果人民對章國豪父母的和妹妹的犧牲,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也可以看出來,無論是什麼地方,人們對於那些為他們流血犧牲的人,始終都是懷有感激之情的。
一行人來到章國豪父母的雕像前停下。看著眼前的雕像,一位年輕的姑娘左右各挽著一位中年人手。雕像旁邊還有幾支銅制的槍對著三人,但他們仍然是昂首挺胸地立在那裡,似乎是在表示他們不畏懼死亡一般。
仔細看,這些槍口都有點奇怪,好像是彎的。
雕像腳下的紅色花崗石上,用法文和中文兩種語言刻著三人的簡介。
陳楓一行人在雕像腳邊放下了鮮花,然後給雕像彎腰鞠躬。
這時旁邊有一個黑人婦女問道:“你好,請問你們是中國人嗎?”
眾人抬頭打量了下這名婦女,或許是人種的關系。陳楓他們對她的年紀判斷不太清楚,總之不是少女也不是老人吧。
聽見她這麼問安伯雄上前回答道:“是的,請問您有什麼事?”
那位婦女又接著說:“我看你們給雕像送花和鞠躬,請問你們是不是認識章國豪先生。”
安伯雄點了點頭道:“是的,我們是他的朋友。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