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 89 章 雙章合一
包娘子愛吃鵝, 故而她這裡放著各式各樣的鵝,田娘子送的水晶鵝、錦娘送的燒鵝、齊娘子送的燉鵝湯。每當這個時候,她就是最高興的, 一邊吃著鵝, 一邊翹腳看禮單。
外頭裁縫送了三套衣裳來,都是上好的灑金的衣裳,包娘子連忙讓人給了這裁縫工錢, 又喜滋滋的試了一遍, 又從賬上支錢讓人打了釵環耳墜,如此還尤嫌不夠, 從私房錢裡拿了三十兩,打個四個金鐲子。
只是打了金鐲子後, 才發現錢袋裡只有零碎幾兩銀子了。
“娘子, 您怎麼把私房都拿出來了?”巧兒作為包娘子的貼心人, 一心為她算計。
包娘子待巧兒與別人不同,自然說心裡話:“你不知曉,新上任的通判夫人請我們去賞梅, 通判夫人的花宴之後, 知軍夫人的女兒及笄,我總不能金鐲一對成日戴一樣的吧。”
她嫁妝薄,淺淺兩口箱子還是些“西瓜裝”,都是丫頭的裝束,水紅的裙子, 翠綠的褙子, 哪裡穿的出去。
巧兒也覺得是,主僕二人又商量回禮,包娘子想別人送的布匹直接從嫁妝匣子裡拿就罷了, 她卻只有再從公中支錢買去。
要說梅縣尉有沒有錢,他常常緝拿犯人,替主簿催收稅款,手裡自然是有錢的。但這些錢大頭都在梅縣尉本人手裡,一部分用於公中走禮,還有包娘子和妾侍們的吃穿用度,但這些不是錢,要攢一份私房錢也不容易。
包娘子一心想著那日出風頭,自是早早籌劃。
卻說顧家二姑娘的定禮,錦娘又去了一趟,兩次一共得了四百兩,兩擔茶餅、十六匹時興緞子、四匣香料、兩根老黨參和兩盒翠花。
錦娘先把東西都收拾到箱籠裡,再從手上拿了八貫替蔣羨和她自己各買了一雙皮靴,冬日在外行走,穿皮靴鞋子不容易進水。
蔣羨的皮靴外面是湖藍地仙鶴紋,錦孃的皮靴外是正紅折枝牡丹錦,蔣羨穿上很合適,問了下價錢,方道:“娘子總是想著我。”
“我也買了一雙,今年要去參加新任通判夫人的梅花宴。”錦娘笑道。
她有個打算,吳縣土地肥沃,良田每畝三貫,若是買上百畝,也不過三百貫。這次做全福人得了這些錢,其實已經盡夠了,但她也不能把手裡活錢用完,等明年蔣羨的俸祿來了,再有汴京的賃錢送過來,不如索性置辦一個莊子。
但是她在此地人生地不熟,也不能貿然買,買了管理也是有問題。所以還得慢慢尋摸,無論是田還是人。
吳縣一鬥米六十文左右,一畝良田約莫每畝收獲兩到三石,也就是一年就入賬六萬錢,大概六十貫左右。若是汴京發災,這邊的米麵也能運過去,不至於餓肚子。
可是將來若是不在這裡做官了,不可能為了六十貫來回,不如多存些錢,日後也多買些。
好歹也是個進項。
想到這裡,錦娘平複了一下自己進賬的喜悅,又繼續去繡觀音了。
蔣羨正吃茶,見錦娘還在繡觀音,不禁道:“娘子,你如今少做些針線,仔細眼睛。”
“我現下每日也就閑暇的時候做一下,平日兩個小鬼頭纏著我,我還沒那個功夫呢。”錦娘笑道。
夫妻二人間或說幾句話,多半還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等到午飯時,錦娘才放下手中針線,和孩子們親香。說起來筠姐兒聰明記性好,弟弟寧哥兒記性卻更好,不過才一歲多,錦娘教過的圖冊,他看了就會讀,著實讓錦娘也驚訝了一番。
但姐弟二人比起來,筠姐兒性格更討喜一點,寧哥兒有自己的個性。
“娘,我還要聽《晏子使楚》的故事。”寧哥兒央求道。
錦娘點頭:“好,等會兒我就講。”
一歲多能把話說的這麼清楚,她摸了摸兒子的頭,她跟小孩子們說的都是什麼《一鳴驚人》《晏子使楚》或者是《孫敬閉戶》的故事。跟寧哥兒這樣小的孩子,便是教蒙學所學的《急就篇》《太公家教》。
她自己會先寫一個教案出來,會用淺顯好理解的方式講出來,這也是蔣羨很佩服錦孃的原因,她是真的永遠活的非常充實。
下午陪了會孩子們,錦娘又把自己去花宴的衣裳找了出來,讓阿盈熨燙之後又薰香,再把首飾揀出來,到時候直接讓阿盈梳妝。
很快就到了梅宴這日,齊娘子約定了出門的時辰,去府衙參加宴會,自然得戴冠子,錦娘成婚時有一頂冠子,後來蔣羨中了進士之後,她打了一頂如意雲形銀冠,銀底上用金銀錯鏨入花紋,胎底輕薄不會壓脖子,同時因為銀質地也便宜不少。
冠子兩邊再簪時興絹花,髻前用金梳篦,發髻後插花式並頭金簪。
等發髻梳好後,再換衣裳,抹胸則著白色梅花暗紋羅,又穿同色中衣,再穿天水碧緞面繡折枝茶花的絲綿夾襖,外面再罩一件柔粉色素錦貂鼠皮貉袖,腰間系張九郎曾經送的花鳥玉佩手腕上戴的婆婆劉氏送的玉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