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娘拍了拍她的肩膀:“看來我沒選錯人,本來那邊給我推薦了你和王杏花,你可不要辜負我哦。”
朱廷芳本來是要做繡屏的,但是屢次被人擠下來,如今卻被提拔到監差一職,頓時拍著胸脯說自己一定會好好看。本來錦娘和那王杏花有鄉誼,可王杏花這個人好壞不分,沒有任何偏向,這樣管事就很難,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問題。
人員安排得當之後,錦娘才鬆了一口氣。
在繡頭這個位置上,錦娘也對針線瞭解的更全面了,就像綾錦院送來的紫鸞鵲譜,在紫色經絲的地上,採用分割槽分段挖花緙織的方法織成。錦娘雖然不會織布,但是她們這樣精通女紅之人一定是要學會縫補的,若是有一日這樣的布破了一個洞,她應該怎麼補呢?
正好利用自己的身份,她可以徑直去問那些老繡娘,現在她們不敢藏私了。
“繡頭,您看它的經面以單絲搶緙為主,中間夾雜齊緙的法子,細部有兩根經絲,粗部有五根經絲。所以要修補的時候,一定要從此處弄清楚,如此方能修補。”老繡娘如是道。
錦娘聞言點頭:“多謝您解惑,錦娘受教了。”
這裡有全國最名貴的絲綢,她現在終於可以一直在此處學習了。
她中午吃飯的時候還去綾錦院串門,沒想到緙絲也是和刺繡有共同之處,都是將預定的圖案紋樣以墨線勾稿,畫在經線面上,生絲為經,熟絲為緯,然後用工具按圖稿所示與經線交織,如此方織成緙絲畫。
錦娘做了繡頭之後,倒是不用像以前那般拼命做針線了,她便白日研究緙絲,晚上做錦繡閣的成衣。
繡屏她現在還是不敢嘗試,不是別的,耗費的時日太長了,十位老繡娘繡了三年還沒繡完,官家和妃嬪們的衣裳都是她們旁的人做的。
只是這次衣裳送過去的時候,錦繡閣卻關門了,說是要等兩個月之後重開。
“錦娘,正好你歇息兩個月,這麼些年,你連過年都沒休息過。”羅玉娥也想女兒對自己的親事上點心,多休息會兒。
錦娘笑道:“那不成,雖說錦繡閣兩個月不開門,但是我的功夫不能費了。如今白日我在文繡院不必做繡活了,但是功夫不能廢。”
只是兩個月就要沒有外快收入了,錦娘微微嘆了一口氣,她現在覺得除了自己什麼都有可能會變。就像她曾經的東家蜀繡閣,在京中已經是門可羅雀,就要關門的節奏了,她曾經去過蜀繡閣一次,江善姐沒回江陵,一直在蜀繡閣辦事,還成了親,如今又不知何去何從?
除非是自家的鋪子。
自己若是有宅有鋪就好了,錦娘一悚,是啊,為何自己就不能有呢?如今她手裡一共有三百多貫,也不是沒有這個底氣的。
先等兩個月,如果錦繡閣不成了,再去想別的法子。
在這個時節,正是燒香拜佛的好時節,榮娘上門了,正是為了和緩關系,原本以她的身份,其實都不必理會這些窮親戚了。
但是到底是親戚,總不能這般冷遇著,說起來二叔三叔一家也沒佔過她什麼便宜,況且她如今和馮勝雖然表面很好,但內心都有裂痕,和親戚們恢複關系,將來也有一個去處。
榮娘過來時,魏家正炊煙嫋嫋,她進門就喊羅玉娥。
羅玉娥還有些詫異:“你這個時候怎麼過來了?”
“二叔母,這一兩年來,我家龍兒又小,所以不好出門,如今好容易能出來走動,就來你們這裡看看。”榮娘話說的很好聽。
羅玉娥倒也是伸手不打笑臉人:“那就進來坐坐吧,我們剛從鋪子回來,我這會子還要燒飯,你自便。”
榮娘倒是去廚房幫羅玉娥放柴火,又問道:“錦娘在不在家?”
“怎麼不在?她今日休息,這會子彷彿是還未起來。”羅玉娥也是瞭解女兒,一到休息日就是瘋狂休息。
榮娘莞爾:“二叔母也該讓她做些家事了,還是你們疼她。”
羅玉娥倒是坦然的很:“我們錦娘可不是做這些粗活的,其實她真要下廚也是會的,上次我和她爹爹出去外面進貨,她還在家用雞蛋炒飯給她弟弟吃呢。”
榮娘心道都快十八歲了,炒一碗雞蛋飯還值得誇耀,但嘴上還要誇錦娘幾句,還道:“錦娘如今還在文繡院嗎?”
之前錦娘說過她做繡頭的事情雖不能無緣無故對外吹噓,但是對馮勝榮娘這等瞧不起人的親戚不必客氣,故而聽榮娘問起,她就不客氣了:“那可不,她們原先的繡頭已經歸家了,就推薦了我們錦娘做繡頭,管著上百人,可是很不容易呢。”
“錦娘都這麼快成繡頭了?”榮娘真是覺得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成語非常適合錦娘。
羅玉娥又小小的謙虛一下:“也算不上什麼,錦娘她還不願意當呢。”
說完,她還風情萬種的別了一下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