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雖沒行千裡,程迎珍還是擔心了,不自覺的雙眼含淚,“冷了加衣,熱了脫衣,不要傻乎乎的只知道學習,要是想吃什麼,只管讓人捎信,我跟阿錦給你做送過來。”
“是,娘。”蘇大郎也動容,從此他就要一個人面對新的人生旅途。
明明幾十裡路,搞得跟生離死別一樣。
蘇若錦忍不住笑出聲,“娘,每一旬,大哥都會回家啦。”
明明程迎珍還能忍住淚的,被女兒一笑,瞬間哭了出來,不好意思的避到夫君身側,還不忘伸手敲一記:“臭丫頭。”
蘇若錦躲開了,嘻嘻直笑。
蘇言禮伸手擁住傷心難過的妻子,作為家中長子,為人父母者跟長子一樣,都要經歷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為人父母,第一次嘗試教育子女,第一次送別子女……
每個第一次都將銘刻於心。
眾人看著揹著書包的蘇大郎步履穩沉跟著人群進入了東山書院。
蘇言禮讓妻子兒女等一會,他隨著兒子進了東山書院,東山書院裡有夫子跟他認識,嘴上說讓兒子獨立,那是明面上的事,在兒子看不到的地方,只要他有能力照拂到的,還是要進去跟山長、夫子等人見見面,雖然過年時,已經藉著範大人的面子請過一頓,但他既然來了,總得打招呼的。
蘇言禮進去辦事。
蘇若錦就在書院門口轉悠,雖說書院要清淨,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聚集商販,區別在於商販種類的不同罷了。
東山書院門口二裡地的山下,有條街叫文山街,長與寬差不多也是二裡多地吧,聚集的主要是筆墨紙硯鋪子,還有書肆、裱畫行、刻章小鋪等,當然,不管什麼地方,都離不開衣食住行,文山街也不例外。
蘇若錦特別留意各種跟吃有關的鋪子及小商小販,發現不管是早食鋪子或是中午吃飯的食肆,或是晚間坐下來慢慢喝上一杯的小酒樓,應有盡有。
她又朝山上書院看了眼,聽說東山書院有幾千名學生,若是在這裡擺個小攤賣個烤腸,那感覺會是怎麼樣?還要說嘛,肯定賺的盆滿缽滿。
蘇若錦心道,她要是還像前世一樣孤家寡人,這下怕是早就搞個小攤子擺過來了,賣賣小烤腸,一個人的小日子也挺愜意啊!
大半個時辰之後,蘇言禮從山上下來。
程迎珍連忙問,“阿安怎麼樣?想家嗎?”
蘇言禮無奈笑道,“阿珍……”你兒子才離開你視線一個時辰。
程迎珍被夫君看得不好意思,嬌嗔一眼,“就是不習慣嘛。”
成婚十一年,孩子生了一堆,這兩夫妻還跟新婚小夫妻一樣膩歪,蘇若錦撇嘴,心道,也不知道將來的夫君能不能有爹的一半。
唉!
“阿姐,你嘆什麼氣?”蘇三郎歪頭問道,“難道你也想大哥了?”
“我……”意識到自己才八歲,想什麼老公夫君啊,趕緊搖頭,“不是,我是看這滿街沒個空鋪子,想在這裡弄個早餐店都不行。”
正在膩歪的夫妻二人紛紛看過來,“為啥在這裡開鋪子?”
“你有人手嗎?”
蘇若錦先回老孃的話:“在這裡開個鋪子既可照顧大哥,又有錢賺難道不香嗎?”
女兒說的好對,程迎珍不懂生意都活絡起來。
蘇言禮疑惑的等著女兒回話。
“沒人可以請啊!”蘇若錦笑道,“不管是董媽媽或是二石,手藝都不成問題,餘下的就找個能幹的幫手,一個早餐鋪子,兩個人就可以運作,這樣既可控成本,人員之間又沒拉扯,便於管理,簡直不要太好喲。”
丁氏抱著四郎忍不住插了句,“關鍵得有鋪子,是吧?”
蘇若錦:……
對,沒錯。
大哥在這裡讀三年呢,不著急,以後經常過來看大哥,說不定就被她碰到了。
她轉頭:“書同叔,以後你來接大哥,每次都到街上轉轉,要是有人出租或是賣鋪子都告訴我,最好地方不要太大的那種。”
書同當然道:“好。”
送趟大哥,就把生意經拉到這裡,蘇言禮還是挺佩服女兒的,這孩子天生有經商的腦子,難道是遺傳了平江府的蘇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