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對方的感慨,這會兒君卿卿想到的問題是,隊伍進度弄到王府井大街,至少還要一年起的時間,如何才能將持續陣線盡量縮短是當前要首先解決的。
沒想好怎麼辦,也不著急這一時半會兒,記起進院門那會兒看見的幾張新面孔,當即問了出來:“陸叔,咱們這邊新招人的進度怎麼樣了?反正硬性要求這塊堅決不能放鬆一丁點兒。我看見已經有幾個人加入進來了是吧?”
提到這點,陸言辰也想起最近招人遇到的問題。
“你看見那幾個已經來了半個多月,幹活十分賣力,這幾人是我在京市買了四合院後,第一次進行院子大範圍修整的時候,被請過來幫忙的其中幾人。
當年招人,也可能是怕被騙,除了從滬市跟來的幾個哥們兒,其餘人都應對的很小心。
請人是因為工作量確實大,不得已為之。
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倒是表面上看品行都可以,不過仔細說起,關系也是有遠有近。
最開始清大院子那邊動工,不是在古武賽事期間人員有過一次調整麼,多出來那幾個人,大多數在那回修繕四合院的過程中也在。
跟著我幹活,一起就是那麼多年,現在也成為了咱們這邊的核心人員。”
君卿卿明白對方這話的意思,相對於自身究竟處於何位置,相較不操心,你讓我幹啥活兒,咱就悶頭做好分內工作的人來說,到手的工錢是實打實看得見的利益。
就算跟定陸言辰,但到手的錢能更多,誰會不開心?
明顯這些人比後來的那幾位,每天的工錢都會高出去整整一塊。
一個月下來,就是三十塊錢,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僅多出來的部分就能輕松抵上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無可厚非,此處說的工人是正式崗位,各個廠子臨時工一個月十八塊五的收入,完全比不得。
本來還有兩三個人那時候也是一起的,這回希望多招人後,陸言辰同樣發出過邀請。
但訊息遞到幾人那邊,才讓他清楚,這麼多年過去,彼此在漸漸疏遠走動,聯系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要麼有人已經舉家搬離原址沒有告訴過他,要麼是找到新養家餬口的辦法。
從頭至尾沒有一個人記得走前知會一聲當年在幾人家裡困難時,伸出援手的陸言辰。
對於這點你可能要說,人家勞動換到的工錢,當年彼此也只是僱傭關系,後來為什麼還要有什麼事兒都和你說?
但幾家人的情況特殊,前面提及的家庭困難,不是生活困難,勉強餬口這種,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舉步維艱。
每家情況都大差不差有相似之處,家中除了被找到這幾個人還算勞動力,剩下便是老弱婦孺,或者因為有病患而受到拖累。
現實情況就是如此,當年選定他們幾個,是經常與這些人一起到處做苦力的一個小夥子,被陸言辰喊上幫忙做工,知道東家還有人員上的需要,才提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