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問出處。」
「君子?」
「君子不問來路。」
「一衣不洗?」
「何以洗天下!」
牛二丫終於忍無可忍,揪著小胖墩回去了。
走時,還嘀嘀咕咕個不停:「會念幾句酸詩了不起?趕明兒,娘也帶你去鎮上私塾去。」
送走這對活寶母子,我和滌兒對視一眼,叉腰哈哈笑。
從肉丸子,到玉團子,再到如今的小兒郎。
小家夥越長越像他爹爹,尤其是笑起來的時候。
二丫提醒了我,滌兒也到了該上私塾的年紀。
領著他去鎮上那日,正是趕集的日子。
來來往往的行商小販,叫賣吆喝的聲音,熱鬧得緊。
新帝登基三年。
許多事情發生了變化。
謝家倒臺,過往的樁樁件件惡事,皆成了他們送自己走上斷頭臺的鋪路石。
先帝洗雪,昭明帝皇甫珊以民為重、為民請命的赤誠之心;隱忍無奈、殊死一搏的悲壯之舉,被寫入民間話本,在街頭巷尾、民宅裡巷口口相傳。
寶良和江措入了功臣閣,牌位相鄰,同享天下香火。
盧妃娘娘的靈位也隨殷太醫歸了故鄉,殷太醫在信裡說,他在家鄉開了間醫館,名叫「映溪堂」。
映溪,是盧妃娘娘的名字。
還有莫姑娘和那位無名少女,在大火的混亂中,奄奄一息的她們被破城而入的睿王軍隊救了下來。
聽說,少女歸家,後來嫁給了非她不娶的心上人。
而莫姑娘,則成了春風館的館主。
從此春風館不再是買春色、談風月的妓館,而是教女子讀書識字、織藝繡工的京城學館。
至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