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薛寶釵的選擇 林黛玉一篇……
林黛玉一篇一篇都認真看了, 若論文采風流、用典精妙,當推薛寶釵和賈探春為首。可若比在科場上的造化,卻是迎春的最切題。
她把三人作的各選了一首出來, 和自己作的那兩首放在一起, 準備帶回去送給佩瑤等人看看。若是大家都不反對,就把這兩首詩也一起選進詩集裡。
探春和寶釵雖早明白黛玉那番話的意思,如今見自己的詩真的被選出來了, 還是不免有些激動。
特別是薛寶釵, 她早透過父親知曉京城的變化,卻也明白自己一個商戶女, 哪怕是皇商,短時間內也很難找到門路入朝為官。
如果自己做的詩能入了郡主的眼, 她也就不必把家裡的希望都放在不成器的兄長身上了。
眼見天色已晚, 林黛玉先去見了兩位舅母, 又拜別了老太太,稟明瞭要帶惜春回家住幾天的事,就和惜春一起回去了。
回家之後, 她並沒有立刻把自己的詩送到晉王府, 而是好生收在書箱裡,第二天帶到了尚書房。
她不送詩過去,佩瑤自然要問是怎麼回事。
林黛玉笑道:“我昨天去了外祖母家,她家裡來了好些親戚,裡面的幾位年輕姑娘, 個個都是才女。
姐妹們湊在一起玩耍, 起了興致要辦詩社,卻又沒個好的題目。我索性就提議做荷花詩。大家做完之後,我選了幾首極好的, 你們也看看。”
說著就把迎春三人的詩拿了出來,自己的也拿出來放在一邊。
以佩瑤為首的貴女們,把迎春三人的詩傳看了一遍,都點頭說寫得不錯。可是等真正評價的時候,卻又分成了兩派。
一派覺得該是迎春為首,一派覺得應推寶釵為魁。雙方各執一詞,說得還都挺有道理。
至於原因,自然是評判標準不一樣了。
看好迎春的,都是以科舉取試為標準的;支援寶釵的,純粹以文學功底為標準了。
佩瑤問道:“這兩位賈姑娘我知道,都是你母族的表姐。這位薛姑娘倒是第一次聽說,也是你的表姐妹?”
林黛玉道:“也算是吧。她是我二舅母親妹妹的女兒,若按照輩分算,我該喊她一聲表姐。”
“一表三千裡。”徒明珠犀利點評。
黛玉忍著笑點頭:“這麼說倒也沒錯,的確是遠房親戚了。”
時下雖有句俗語:娘親舅大。
可舅舅是親人,舅母卻時常被看成外人。薛寶釵是她舅母那邊的親戚,簡直是遠房裡的遠房。
佩瑤道:“這位薛姑娘的文采是不錯,從詩文裡也能看得出來,她對自己的現狀很是不甘心。玉兒,你拿她的詩文過來,是有引薦的意思?”
她可不相信,平白無故的,林黛玉會拿一個不相幹之人的詩文來尚書房。
“果然瞞不過郡主。”林黛玉笑道,“昨個之所以去外祖母家,有大半的原因都在這位薛姑娘身上。是她攛掇了二舅母,讓二舅母請我的外祖母出面給我下了帖子。”
在場的都不是一般人,自然不反感會是心機手段的人。他們只關心一點,那就是林黛玉對這個人的感官。
林黛玉也不賣關子,直言道:“這是個聰明人,很懂得審時度勢。一開始她和我說話還帶著隱晦的試探,但很快就意識到我不喜歡拐彎抹角。她只糾結了很短的時間,就決定有話直說了。”
昨天在榮國府做詩會,大家也不是隻作詩了,賞景逛花園子也在專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