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雖然不喜歡太子妃,但對她肚子裡懷著的孫子還是很喜歡的,比照著給瑤光的賞賜,也叫人送了一份去東宮。
只不過,太子妃會不會用就是兩說了。
接下來,皇室新娶的五個兒媳,有四個都進入了養胎階段,皇後想了想,幹脆就都給了恩典,許他們生産之前不必入宮。
得了這個恩典,楊婉、李思蓉和瑤光多多少少都鬆了口氣。
楊婉和瑤光自不必說,他們只是覺得每次入宮都要多番準備,還得按品大裝,一天下來累得不行。
李思蓉則是純粹不喜歡和婆婆裕嬪相處,不想聽裕嬪那些“賢惠大度”的言論。皇後發了話,她樂得耳根子清靜。
要李思蓉說,裕嬪自己就是個善妒的,怎麼好意思說教她的?
人一旦安穩下來,日子就過得飛快。
幾乎是轉眼之間,楊婉家的庶妃最先發動,生下了六王的長子。東宮的兩個侍妾隨後,給太子夫婦添了兩個女兒。
隨著兩位小郡主呱呱墜地,太子妃文秧的壓力驟然大了起來。
東宮妻妾三人先後有孕,帝後和太子都抱了很大的期待。如今前面兩個都是姑娘,他們難免更加期待文秧腹中的是個小子。
這其中,又以太子的期待最為懇切。
他已經感受到了,自從他在朝中獲得大臣的擁戴以來,聖人對他的態度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要說聖人有換太子的心思,太子是不信的。可那種隱隱的忌憚之意,就足以讓太子警醒了。
如今,他迫切地需要一個皇孫來做他和聖人之間的潤滑劑,緩和聖人對他的猜忌。
只可惜,太子妃生下的,也是個姑娘。
太子失望不已,卻也知道生男生女都是天意,並不是太子妃的錯。
因而,他非但沒有遷怒文秧,反而壓著心裡的失落安慰文秧:“等你養好了身子,咱們再生就是了。”
文秧本來就心思重,太子越是如此,她就越是自責。本來女兒家坐月子最該滋補,她一個月子坐下來,反而瘦了好幾斤。
偏太子自幼長在宮裡,見慣了嬪妃們為了爭寵拼盡手段,月子裡暴瘦的大有人在。
不說別的,就說這一批秀女裡最早有孕的申貴人,還有甄妃。他們倆分別替聖人生下了十三皇子和十四皇子。
甄妃倒還好,本身地位穩固,又有兩位皇子傍身,坐月子是以保養自身為重。
那位申貴人才出了月子,腰肢竟然就恢複得和沒懷孕的時候差不多了。
就算宮中保養的秘方過,一個才入宮不久的貴人又能得到幾個?能比得上甄妃?
可甄妃身材恢複得都沒她好,若說她不是以損傷自身的代價做到的,但凡生育過的女子,誰信呢?
可偏偏太子不知道,見太子妃出了月子就瘦了下來,還以為是恢複得好呢。
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還有更讓文秧難受的。
一連得了三個女兒,讓急需兒子來改善和聖人父子關系的太子難免急躁。等文秧出了月子,太醫診斷之後說是可以同房了,他就一連在正屋歇了半個月。
好在文秧手裡有權,太子後院也還沒有側妃。那些庶妃侍妾們縱然心有微詞,也不敢表露出來。
而且半個月之後,太子就恢複了以往的雨露均霑,只是比起沒生育過的,包括文秧在內的生育過的三個妻妾,侍寢的時間更多一些。
對了,那兩個生了女兒的侍妾,已經由文秧做主,抬為庶妃了。
文秧心裡也在慶幸他們生的都是女兒,但凡有一個生了兒子,作為長子的生母,都得給一個側妃的份位。
就比如六皇子府那個趕在楊婉前頭懷孕的蘇庶妃,她一舉得子,心中自然十分得意。
如果不是楊婉還沒生,不知是男是女,蘇庶妃只怕更加得意。
楊婉縱然心裡不大自在,也知道蘇庶妃生了長子,早晚都會抬分位,與其讓六皇子或賢妃開口,還不如她自己把這恩典給了。
如此一來,蘇庶妃再怎麼得意,也不得不承她的情,日後不好在楊婉眼前跳得太歡。如若不然,別人就要先戳她的脊樑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