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豁然開朗 再說景陽輕手輕……
再說景陽輕手輕腳從床上下來, 用眼神示意守夜的翠娥不要驚擾了瑤光,穿戴整齊簡單用過早膳之後,便乘車去了東宮。
東宮本名“端本宮”, 雖然也在紫禁城之內, 卻臨近東華門,把和皇宮相連的門一關,就能變成一個單獨的府邸, 另有一道門, 可以穿過東華門直通宮外。
不過晉王府在城西,若要入東宮, 還是過了金水橋從午門出入更加方便,景陽倒是很少走東華門。
前朝雖然已經封筆, 但太子卻一點沒有閑下來, 反而因為聖人空閑了, 有更多機會給太子佈置課業,讓太子更加忙碌。
按理說,太子今年已經大婚, 於情於理都是大人了。他又自小就跟著聖人長大, 耳濡目染,對朝中事物熟悉至極,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但聖人好像仍舊把太子當成孩子一般,雖然也讓太子上朝,還讓太子在戶部行走, 實際上戶部從尚書到侍郎, 都是聖人的心腹。
他們揣摩著聖人的心思,對太子畢恭畢敬,但凡有什麼露臉的事, 也都會有太子一份功勞。可實際的事務,卻總是有意無意地避著太子,不敢讓儲君辛勞。
太子又不是傻子,自然察覺到了這些人的態度。對他們為何如此,也心知肚明。
但他並不著急,每日裡只是翻看舊日的卷宗,偶爾招兩個負責卷宗的主事詢問一番,好像意識不到他這個戶部行走也是能插手戶部大權的。
戶部荀尚書冷眼看了許久,見太子始終如一,每日都勤勤懇懇地翻看卷宗,找底下執事的官員瞭解戶部的運作。
如此不驕不躁,讓身為保皇黨的老尚書欣慰不已,只覺得聖人後繼有人,大夏江山不愁無明君可託付後事了。
他是真心忠於聖人,又素來知曉聖人對太子的寵愛和期待。冷了太子一段時日,試探出對方的品性之後,荀尚書表面上雖然仍舊和太子不冷不熱的,卻給掌管卷宗的內承運庫郎中陳至打了招呼。
於是,等太子把手上的卷宗看完,命人再調換來一批之後,就發現新送來的卷宗分門別類,比先前的清楚了何止十倍?
先前雲山霧罩看不清楚的事,再看了這些按照日期和事件脈絡分派好的卷宗之後,頓時便如撥雲見日,令人豁然開朗。
太子早猜到朝中門道多,卻是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究竟多成什麼樣。
他就是看個卷宗而已,還是積壓多年的陳卷,有人相助和無人相助,竟然就有這麼大的區別。
只可惜,他才看出滋味來,前朝就封筆了。聖人給他佈置了課業,讓他再讀《春秋》,還從戶部年前未來得及處理的案子裡抽出了六個,叫他認真寫條陳,聖人要檢查。
與此同時,為了表示對太子的看重,聖人還把舉辦臘八、祭灶神、除夕和正旦大宴的差事都交給了太子夫婦。
原本這些都是皇後的職責,但聖人一發話,不管皇後樂不樂意,都得聽從。
東宮門庭若市,不但太子夫婦忙碌,就連太子的幾個伴讀也都別想閑著。
至於景陽,他實際上是湊數的,也是太子想讓他趁機積攢些功勞,所以才命他日日都來點卯。
他在金水橋下了車,攏了攏狐裘正要往裡走,一道響亮的聲音先傳了過來:“微臣給晉王殿下請安。殿下,咱一起進去?”
景陽扭頭一看,卻是榮國公世子賈赦。
賈赦也是太子的伴讀之一,因其父賈代善的緣故,在聖人面前也頗有幾分臉面。前年他及冠,聖人親自賜字“恩侯”,是個極具暗示性的表字。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日後賈赦襲爵,至少也得是個侯爵。
對於這樣一個人物,無論哪個皇子都會高看一眼,景陽也不能例外。
只不過,晉王府昨天才收到了榮國府送來的節禮,裡面的好些東西都讓景陽十分不滿。今日見了賈赦,難免就多了幾分厭煩。
好在他不是意氣用事的三歲小孩,賈赦又是個沒心眼的,根本沒察覺到景陽的臉色變化了一瞬。
他只覺得自己是太子的鐵杆,晉王又是太子最親近、最看重的弟弟,兩人天然就是一夥兒的,親暱之態自然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