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除非是像徒青臣這樣,剛好趕上皇子們選妃,被天子順手賜了婚的,都是各自尋找符合條件的女子婚嫁。
宗室裡和徒堯臣差不多大的,或多或少都有孩子了,只他一個膝下空空,如何不讓宋氏這個做母親的著急?
往常他們只想著看大夫,今日也是天緣湊巧,碰上了盧氏這個高人,自然而然就往玄學方面想了。
送上門來的生意,自然沒有往外推的道理。
盧氏道:“這得見了本人,看了面相才能下論斷。”
她又安撫宋氏,“不過王妃放心,也不一定就是沖撞了什麼,或許是有大福緣也說不定。”
然後,她就順嘴把王大郎夫妻因太歲送子,需要積德行善十二年的事說了。
宋氏聽得十分寬慰,一邊暗暗期待,一邊雙手合十直唸佛:“阿彌陀佛——妾身也不求神仙送子,只求能抱上孫子就謝天謝地了。”
想到和自己同輩的幾個王妃、國公夫人、侯夫人等,個個兒孫滿堂,宋氏就止不住地妒忌,恨不得把人家的孩子抱過來養。
她又話鋒一轉,提起了陳思,“今年二兒媳也進門了,那姑娘不愧是聖人親自挑中的,一看就是個身子骨健壯的,怕不是要趕在她大嫂前邊去。”
盧氏湊趣道:“王妃子孫宮亮堂得很,只怕將來少奶奶們開懷了,孫子孫女成串地來,反叫您抱不過來了。”
“唉喲喲,借您吉言,借您吉言。”宋氏拍手笑道,“若真有那一天,妾身怕是做夢都要笑醒。”
她拍了拍盧氏的手,笑呵呵地說:“兩位怕是還不知道吧?我那二兒媳姓陳,也是山東商陽縣人士,論起來和你們家還是世交呢。”
對此盧氏和大周氏心知肚明,就在第一次入宮探望瑤光時,瑤光就告訴他們:陳大戶的侄女陳思,被指給了信王的次子做正妻。
但順著信王妃的話頭,他們還得裝作不知道。
盧氏臉上罕見地露出了迷茫之色,向大周氏投了個詢問的眼神。大周氏也假做思索,忽然眼睛一亮,恍然道:“娘,你忘了?陳大戶的侄女也被選入京城了。那姑娘彷彿叫做……陳思?”
最後一句,她問的是宋氏。
宋氏連連點頭,笑道:“不錯,不錯。我們老二家的的確叫陳思,我當初還說這名字好呢,一聽就是個沉穩人,是個能治住我們家那皮猴的。進門之後果然如此,我們家老二最近行事收斂了許多。”
盧氏恍然大悟,笑容裡多了三分親近,“不想與王妃還有這段緣分!”
宋氏一邊慶幸自己不是那等愛拿捏兒媳的婆婆,一邊把陳思從頭到腳誇了一遍,表現出了十足的看重。
陳思只是旁支,婆媳二人雖然經常出入陳大戶家,卻根本就沒見過她,更不知道她為人如何。
但他們相信瑤光,覺得陳思既然能得到瑤光的認可,至少人品上肯定是說得過去的。
因而,宋氏誇的時候,他們也跟著誇了幾句,重點落在陳家的家教好上。
三人說笑間,馬車停了下來。
車夫把馬卸了下來牽到馬廄裡好生照料,門房處的小廝們合力,把主子們的馬車推到了二門處。
至於主子跟前得臉的丫鬟婆子們,只好在大門口就下車,跟著走進去。
二門處已經有軟轎等著了,世子妃劉氏和陳思先從自己的車上下來,一起到王妃的車架前請婆婆和貴客下車。
因著宋氏起了用陳思拉攏盧氏的心思,早早就著人告訴了她貴客是誰。
但表面鎮定的陳思,心裡卻非常忐忑。
信王妃到底不比聖人,只調查到她是陳家的女兒,陳家有個世交是傅家,傅家的女兒被指做了晉王妃,再多的就沒有了。
因而,在宋氏看來,兩家既然是世交,陳思和盧氏同為女眷,必然相熟。
但陳思自家人知自家事,在此之前,她唯一認識的傅家人,就是今天嫁給晉王的傅瑤光。
至於盧氏和大周氏,這兩人的名聲雖讓她如雷貫耳,她卻從未有幸拜見過。
婆婆明顯對她寄予厚望,若是知道的真相……
想到臨行之前,母親給她惡補的那些婆婆刁難兒媳的例子,陳思只覺得不寒而慄。
她滿心忐忑,跟著長嫂劉氏站到婆婆的馬車前那一刻起,就一直在隱秘而緩慢地做深呼吸。
——雖然伸頭縮頭都是一刀,但她還是盼著這一刀來得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