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願意幫你,是客氣。但你不能當福氣,一再的請人幫忙。這樣會讓人家為難,甚至反感。這需要把握分寸,需要注意尺度。
與蔣燕分開,回到民江村,陳峰向孫組長、江敏書記彙報了此事。本來不想講報紙版面費的事情,可又擔心他們誤會自己不盡力,同時也想讓他們知道,上次在頭版上進行發表,自己已經欠了一個大大的人情。
孫組長和高友軍主任一聽需要支付版面費,就不想發表。
他們覺得這筆錢沒有好的名目,不好入帳,萬一以後財務審計查帳,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高友軍主任本來對這種虛名看的不是很重,就覺得要化錢去報道,沒有什麼必要。
江敏書記倒贊成支付一筆版面費,讓文章再次在頭版位置發表,她有她的理由。
她認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民江村的名聲,特別是擴大即將把那些閒置廠房改為店面房、便捷酒店、星級酒店、商務辦公樓的知名度、影響力,便於以後的招商引資工作。而且以報紙廣告費入帳,在財務上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個思路有一定的道理,孫組長和高友軍主任就表示同意。反正村裡出錢,名譽算是自己的。
陳峰就約了上次的記者方紅軍來到民江村委辦公室。他交給方紅軍已經撰寫好的報道稿,並說明了用意。
方紅軍看了看稿件,就開門見山地說:“用新思路處置閒置廠房的報道,在頭版發表,確實屬於可以發表也可以不發表的範疇。”
“如果一定要發表,在沒有市級宣傳部門或市級領導打招呼的情況下,要支付一定的版面費。版面費可以用廣告費的名義入帳和開發票。”
江敏書記問了大致的數額,拍板同意。
一來一去,這時已經到了中午時間,江敏書記邀請方紅軍與工作組成員一起去吃中飯。
方紅軍說是先要回單位修正一下稿件,爭取儘快發表。另外下午還要去採訪一個單位,怕來不及,是很早就約好,不方便改期。
江敏書記看他說的誠懇,也就不再勉強,順手送給他了一個紅包。
送給記者紅包也是當時的一種習慣做法,希望記者能妙筆生花,把好事寫的更加突出一些,不好的事情略過或儘可能淡化。
許多記者能堅持職業操守,不收單位和個人送的紅包,對事情能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也有部分記者見怪不怪,就會習慣性收下。
方紅軍沒有去接江敏書記遞過來的紅包,倒是看著陳峰問:“我很冒昧地問一句,蔣燕與你是什麼關係?”
陳峰有些發愣,也有些發虛。
他發愣的是,這時候他提起蔣燕幹什麼?
心虛的是,難道他發現了自己與蔣燕親熱相擁的情形?,想想應該是不可能,二次擁抱都發生在包廂內,沒有外人在場,而且相擁的時間都很短。
喜歡官道權途請大家收藏:()官道權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