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不會玩手機,也交不到新朋友。
樓下的老頭老太太聽不懂她的方言,更遠的地方她也不敢去,怕走丟了會給祝餘添麻煩。
生活條件更好的城市對奶奶來說像一個牢房。
她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
她想她的家。
祝餘理解。
他接奶奶進城裡的本質是希望奶奶過得更好,但想狹隘了,只注重改善奶奶的生活質量,卻忘記老人的精神健康也同樣重要。
所以他不反對奶奶留在村裡。
只是,即便現在已經二零二五年了,他們所在的落霞村依舊尚未脫貧。
不僅教育醫療資源匱乏,村民們甚至還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如果當年天氣惡劣收成差,第二年別說放鞭炮了,過年說不定都吃不上全肉的餃子。
如果想讓奶奶在這裡生活還要過得好,他必須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要想辦法幫扶建設家鄉,幫助落霞村脫貧。
雖然原主在日記裡,提起落霞村就會寫下憎惡與想要逃離的話語。
但祝餘在這裡住的幾天,透過村民的描述。
他拼湊出的是每次放假,都會挨家挨戶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的原主,是每天會抽出大量時間教村裡孩子讀書認字,宣傳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一定要好好讀書的原主。
所以原主如果知道,一定也會支援祝餘的決定吧。
祝餘諮詢了慈善機構的戚先生,詢問自己究竟該怎麼做才好。
對方告訴他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也不是憑他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事。
不過好在祝餘是主播,而且是個小有名氣的主播。
他可以先拍些影片,讓廣大網民注意到落霞村這個地方,透過內容引流積攢了流量後,不管是選擇帶貨農産品變現流量,還是說帶動村民一起孵化網紅賬號,打造網紅旅遊景點,都可以。
開學前,祝餘發布了一條和家鄉相關的影片。
影片內容很簡單,就是他在鄉村日常生活的一天。
但影片效果很好。
如戚先生說的那樣,不少人會因影片對祝餘所在的落霞村感到好奇。
他們覺得這裡很美,民風也很淳樸。
而且也不需要祝餘刻意宣傳。
他只需要拍攝奶奶做菜的過程,就會有人主動詢問主播帶不帶貨農産品。
說是影片裡的這些菜看著新鮮,肉質也好,隔著螢幕都饞的人直流口水。
不錯。
計劃通!
希望下一步給村裡修路的計劃也早點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