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以區分優秀作品和普通作品的標準是,看能否出單行本,單行本的銷量如何。
現在,單行本已經不是檢驗漫畫質量的標準,因為以前的很多出了單行本的漫畫,與大改革後新出的漫畫作品對比起來,簡直有如渣作。如今無數新一代漫畫家連載的新作品,都把漫迷們的審美觀硬生生在一個月時間內拉昇了幾個層次。
腐女黨中大多也是爆漫王的粉絲,也受到其中故事裡兩位主角對動畫化執唸的影響,覺得動畫化是衡量優秀漫畫的標準之一。
現在對面的花火確實比她們領先了一步,懟起來底氣都不足,自然顯出一面倒的趨勢,以戰鬥力著稱的腐女黨,首次在作品的爭論中敗給花火團。
因為這次對面有了種田黨的加入,種田沙梨在動漫迷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就算是一些腐女,也是她的粉絲。
表面上耽美的腐女黨對花火動畫化表現得莫不在意,其實心底裡真的很羨慕,如果《拓哉與小武君》也能動畫化,那該多好。
在聯邦動畫與漫畫是不一樣的,它們之間的連載平臺、渠道相差巨大,受眾基數完全不對等,又是同樣的,因為兩者其實都是以畫作為故事載體的文化形式。
一個是能在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上觀看,另一個只能透過在書店購買實體書,所以受眾的人群相差很多,一般看漫畫的也會看動畫,而看動畫的可能就只看動畫了。
以前很多人都將動畫和漫畫區分開,明明是同類的文娛形式,動畫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強,有色彩、聲音幹嘛還去看黑白平面畫,重要的是動畫還是免費的。
動畫在聯邦中的地位相當於電視連續劇,因為娛樂産業的起步都是在同一時間,無論是動畫也好,還是電影連續劇也罷,它們一開始瞄準的受眾人群都是聯邦中新一代的人民,因為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更快,更容易。
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卡通,這個只存在於地球人夏子餘的記憶中,華夏才會出現的偏見。
動畫的製作所需要的技術,難度遠高於漫畫,還需要尋找電視臺播放,門檻從一開始就比漫畫高多了。
可即使如此,動畫的收益卻無法和電視劇相比。
就用同樣質量人氣的動畫和電視劇對比,哪怕兩部作品的收視率相同,它們産生的收益卻是不同的。
一部動畫完結後,它最多就只能再製作續作,前作只能便宜賣第二輪播放權或者低價賣給影片網。
電視劇則不同,電視劇中捧紅了一位演員,那名演員還能為影視公司拍攝其他劇,而他的名氣又能帶動這部新劇的人氣,可謂是相互提升。
演員也能上綜藝節目,來增強自身人氣,這是可以無限挖掘的利益。
動畫也就只能出點玩具周邊和海報了,可惜這樣的周邊,明星也有,甚至賣得更好。
在這種情況下,動畫公司才會想尋求漫畫雜志社合作,製作出那些高人氣的漫畫作品,來提升電視的收視率。
以前兩者相同的故事載體,卻又相互獨立的行業,現在終於找到了共通的地方,那就是新動漫産業。
只要漫畫以後能改編動畫的形式在電視上播出,動漫吸引到的讀者肯定會越來越多。
沒錯,與其讓動畫和漫畫相互獨立發展,不如組合成動漫,將以往的受眾都歸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