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天鏡流雲三界,北起火辰峰,南盡燕雲峽,西出昆侖虛,東進元門山,上承天梯,下到凡間。
元門山七十七仞,每仞九層,每層十八階,各層均有天道考官,每日課修時分都來監察,元門教教規不嚴,善待新徒,不分尊卑。
願景而已...
元門升階考選制度嚴苛,放眼元境為艱難之最,所謂元生一態,等族不分,在道門師兄眼裡變了味,門生可分二等,入門弟子,入界弟子。
門乃天啟元門,平地八起銅柱九丈,每柱九節,每節均可靈活轉動,柱有八面,每面均有銘文,盡是卦位,話說各界地貌、天象、人為各有不同,固然推算方法也不同,門楣頂似雲殿,殿下刻有八位神明,手持不同法器,面相兇惡,此乃八向神,寓意世在八通,無論在天在地均有齊身八面,休想跳出天地,遁出五行,修真起步在於“真”字,聖賜金匾有“太元東出”四字,八柱七門從右到左,分別為行義、行智、行善、行正、行恆、行鏡、行天,行正門為主門,山門兩側雲牆阻隔,頂端也是雷雲交加,妄想飛身入內定被雷劈電絞。
“俗世弟子不得在此逗留,速速下階尋你師傅去吧!”道門師兄也是那般雷厲,下貶犯神更是不入法眼。
將鳳明君棄於此地,也無人知會,貶落元初,凡間也就一步之遙,來去自如。
“呸!”明君鳳涎噴柱火星四濺。
“你!!”
師兄還未發作,明君做個鬼臉便逃之夭夭...
入元只是脫俗,入門才是正道,門前圓臺瞻天,此處可立萬人卻是清靜之地,山門不得習武喧鬧,外界弟子需在下階等候。
瞻天臺下石梯百階,盡頭便是三裡長鎮,千舍建於百丈寬的山道,名叫浮雲鎮,鎮首為東面向雲門,此處便可來往凡天兩界。
凡間天選勝出之後,追隨師傅險峰登頂,行至絕峰之巔,身前便是萬丈深淵,已是得道之人,可敢再向前一步?一步邁出腳下盡是雲階,踏雲直上便是虹臺,眼前一座通天雲門為你而啟,穿過白玉長橋,橋下天河奔流入凡成雲,河面仙霧翻湧,仙子紛飛其中摘採天河星貝。
長橋之後便是迎仙樓,門廊玉璃柱中流金異彩,客堂更是金光敞亮,腳踩玉石,頭頂金梁,入目華翠,到處芬芳,玉梯引眾人上樓,眼前又是客堂三間,但佈局擺設卻各有不同,一間金窗玉牆,一間簡陋竹屋,一間書樓小雅。
仙貌道兄笑臉相迎,和聲道:“各位師弟在此等候,師傅馬上就來!”
修仙者中有位赤面道人,眾人一散便伸手拽住師弟,使個眼色,輕聲道:“跟我來!”
一行七人隨他走進簡陋竹屋,師弟都是不解,人間百年苦修,深山孤寂,青燈枯影,所為正是昇仙之日逍遙自在,為何一日登天,師兄還要自修清苦。
師兄笑而不語,提壺倒上苦茶,自取一杯飲盡,這才笑道:“師弟啊!離天上還遠呢!對面那些人,一世苦修就要荒廢於此!”
眾人更是雲裡霧裡,對屋玉桌金椅,天食美酒,玉瑩花露,好生伺候,隔壁書香滿樓,人手一本搖頭晃腦,自飾文人雅士。
“師兄可是看出,此乃天考課題?”六位師弟皆為老道,唯有一人稚氣童顏,卻聰慧過人。
師兄不答,品茶之餘偷偷指向樓道,不知何時,鶴發仙人飄然入室,靜觀片刻才高聲道:“諸位道友無須凡禮,原處候著便好,老仙一一拜會!”
老仙眉間一輪明月,目如鏡湖清澈無染,先是面向竹屋,和聲笑道:“幾位稍後!”
竹屋道友不多,除赤面道人一行之外尚有八位,滿面滄桑都是苦修之人。
老仙來到書屋,拂塵一抖,眾人所持書本飛入手中,翻看一本,銀發之間暗雲密佈,厲聲道:“無字天書你也識得,何必再來修行,請回吧!”
一人自覺羞恥,以袖遮面垂首離去,隨之又有三人不等老仙責難自行遁走。
老仙絕無挽留之意,將四本天書擲於桌案,又問一位黃袍小道:“可知天庭有幾位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