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廣才在公司裡弄了很多的宣傳材料,上面都是對自己歌功頌德,而刻意淡化雲曉唸的父親雲廣恆才是雲氏集團的建立者這一事實。
所以雲氏集團很多新員工,根本都不知道雲氏集團最開始的真實歷史了。
這樣一方面是雲廣才滿足的虛榮心,樹立自己的權威,同時也是把雲曉念徹底踢出雲家,把雲氏集團名正言順地全部納入自己的資産,以後雲曉念與雲家的錢沒有任何的關系,就不會給雲曉念任何的家産了。
後來果然,在雲曉念結婚後分家,雲廣才就是這麼幹的。
對雲廣才的這些做法,雲氏企業裡是有很多人看不慣的。
但那些對此提出異議的老員工,都被雲廣才用權利打壓甚至是解僱了。
崔平就是不滿雲廣才這麼幹的員工之一。
他是元老,很清楚當年雲家的發家史,所以看不慣雲廣才的行為,經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別人,當初雲家是怎麼發家的,雲廣恆是多麼的能幹。
雲廣才自然對崔平很是不滿,如果按照本心,早就想把崔平開除了。
但畢竟崔平是技術骨幹,很多地方都還需要他,於是就把崔平給降職成了一個普通的技術員,再也沒有提拔過……
雲廣才不讓雲曉念多接觸雲家的企業,所以對這些事情,雲曉念只是零零散散地聽說了一些,與崔平也是很多年沒見了。
沒想到今天居然在路上看到了崔平。
他怎麼還收起了廢品?
看到是雲曉念,崔平嘆了一口氣,這才說了事情的原委。
本來,雲氏紡織廠是一家很有實力,很有市場,很有效益的企業。
如果按部就班的發展,應該是不錯的。
可有那麼一句話,叫做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
如果車頭速度慢,甚至車頭自己就走彎路的話,那麼不但跑不快,甚至還有翻車的危險。
與雲曉唸的父親雲廣恆相比,雲廣才的商業才能很是一般、平庸。現在雲氏最掙錢的幾個産業,都是當年雲廣恆一手留下的。
而雲廣才這些年自己搞的那些專案,成功的少,賠錢的多。
所以為了填補那些專案的虧損,雲廣才把雲氏集團下屬好幾個企業都變賣了。
就是不變賣的,也因為抽調了大量資金,瞎指揮,結果也都變得經營不善起來。
比如這個雲氏紡織廠,明明經營得可以,但架不住雲廣才瞎折騰啊。
首先是嫌棄廠子明白人之前選的原料貴,非得要更換新的原料供貨商。
換了原料供貨商之後,價錢是便宜了,但是産品質量也下降了,很多客戶都退貨不要了。
並且他還瞎指揮,經常改變工廠的生産計劃。
雲氏紡織廠之前的産品都是中檔産品。
雲廣才跟潮流,讓廠子去生産一些什麼高檔産品,但因為沒有經驗,沒有做市場調查,沒有名氣,結果不但高檔産品在市場上無人問津,之前的中檔産品客戶又少了不少。
這樣明明一個很有利潤的企業,不但變得銷路困難,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很久不能按時發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