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鈞道:“汝莫要亂說,這二句詩,非本官所寫。”
何興道:“非大人所寫,還有何人能寫出這等千古名句。”
崔鈞道:“乃車騎將軍所寫。”
王定並沒有說是自己寫的,只是崔鈞從他手中接過,自然而然的認為就是王定所寫。
字幅是王定給他,不是王定所寫,還能有誰。
只這兩句,就足以人寫出它的人名傳千古。
崔鈞也無法免俗,若他真的寫出這兩句詩,他早就宣揚出去,長安,荊州,冀州,豫州,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必然都要一一告知。
崔鈞也不認為其他人,能在寫出這兩句詩後,而不在乎名聲。
不對,還是有人的。
寫出這兩句詩的王定,昨天那隨意的樣子,臉上彷彿已經寫著三個大字——不在乎。
王定自然不知道,這兩句詩,在崔鈞心中的份量。
他寫出來,只是想要激勵蒙學的這些孩子。
希望他們不要放棄。
就算日後從蒙學出來,也要找機會繼續學習,而不是將夫子所教的全都拋之腦後。
何興吃驚道:“大人,這真的的是車騎將軍所寫?”
一個武夫,怎麼寫出這等詩句?
還是勸人讀書的詩句。
何興很是吃驚。
崔鈞道:“正是車騎將軍所寫。”
他並不吃驚。
畢竟王定的父親是王允,而且王定可是要讓大漢所有的孩童,都有書讀,都能識字。
有這樣抱負的人,寫出這兩句詩句,他一點都不驚異。
他只是激動,此生可以見到這兩句詩的現世。
崔鈞打算將這兩句詩,就放在自己的書房。
以此來勉勵自己。
何興顯得難以置信,但是也沒有懷疑,崔鈞沒有騙他的必要。
接下來幾日,蒙學的門口都很熱鬧。
就連六七歲的孩童,在夫子們的孜孜教導下,沒有先學會自己的名字,而是先學會了門口的這兩句詩。
每天都有人,在聽聞之後,特意跑到蒙學門口瞻仰。
彷彿此地,已經成了讀書人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