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曉辰去往火星的路上,花果山的沙僧則看到一個角落裡的記錄:
多年前的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的科學家們2008年6月16日在法國舉行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宣佈,他們發現了5顆新“超級地球”。在這次發現的5顆“超級地球”中,有3顆位於距離地球42光年外的繪架座及南劍魚座方向,質量分別為地球的4.2倍、6.7倍及9.4倍。
這3顆“超級地球”環繞一顆體積比太陽略小的恆星公轉,公轉週期分別為4天,10天和20天。第4顆“超級地球”圍繞恆星hd公轉,週期為9.5天。恆星hd還吸引了一顆類似木星、公轉週期為3年的行星。第5顆“超級地球”的質量是地球的22倍,每4天公轉一週。
自1995年發現第一顆“超級地球”後,天文學家又陸續探測到270多顆,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與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較少。由於多數“超級地球”距離我們太遠,天文學家無法直接透過普通天文望遠鏡用肉眼觀察,而只能依靠無線電波或者光譜分析等探測方式“間接測算”出“超級地球”的存在。
2009年12月16日,據美國媒體報道,一個由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透過對“凱克”望遠鏡和英澳電波望遠鏡的觀測資料進行研究後發現,在鄰近兩個類日恆星系統中存在四顆類地行星,其中兩顆被稱為“超級地球”。
在這四顆新發現的類地行星中,其中有三顆位於恆星“61virginis”周圍。“61virginis”恆星事實上相當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距離地球28光年,位於處女座中。在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可以在太陽昇起前的數小時內在夜空中觀測到處女座。研究人員分別對這三顆行星可能的最小質量進行了估測。
2009年12月22日天文學家認為這顆行星與太陽系外發現的任何系外行星相比更接近地球。
中評社北京2009年12月17日電新浪科技引述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昏暗恆星運轉的類地行星,距地球僅40光年。
它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水世界”,體積是地球的6倍。據信,這顆行星75的表面區域被水覆蓋,但由於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援地球型生命存在。有證據顯示,這個“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天文學家認為這顆行星與此前在太陽系外發現的任何系外行星相比更接近地球。
透過測算行星穿過導致的亮度降低,科學家能夠計算出一顆行星的密度並對其成分進行有根據的猜測。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gj1214b”,據信表面四分之三區域被水和冰覆蓋,留給岩石的區域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哈佛史密森尼中心研究生、天文學家查克里·伯塔發現了這顆有水行星。他表示:“儘管溫度很高,但它仍舊是一個有水世界。與其它任何已知系外行星相比,這顆行星體積更小,溫度更低並且與地球更為接近。”
太陽系外行星。其工作原理是“掩星觀測法”——當一顆或幾顆行星透過其母恆星面前時,恆星的光被區域性阻擋,其亮度會出現相應的輕微下降。透過開普勒望遠鏡前所未有的精確測光,它能檢測出這種亮度變化並反推出掩星體,即行星的存在。
在對開普勒望遠鏡過去7個月來的資料進行分析之後,一個來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圍繞一顆編號為“開普勒9”的恆星執行的行星目標。該恆星距離地球約2300光年。
其中一顆行星,編號為開普勒9b,其圍繞母恆星的公轉軌道週期僅為19天。而另一顆,開普勒9c,則要花費39天公轉一週。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顆行星的公轉軌道具有周期性的快慢變化。這意味著這兩顆行星之間陷入了“引力共振”——它們相互之間的引力互相作用,進而影響各自軌道特性。使用這些資料,研究人員得以計算出這兩顆行星的質量。計算結果顯示,這兩顆行星都是較土星稍重的氣態巨行星。
但是當研究人員試著用這兩顆行星的大小去解釋中央母恆星發生的亮度損失時,它們驚訝地發現了另外一顆微弱的掩星體。檢測到的這一微弱訊號顯示有一顆更小,軌道更靠近母恆星的行星存在於這一行星系中。其軌道公轉週期為1.6天。這顆行星質量約相當於1.5個地球,並且是由岩石構成的類地行星。
但研究人員還不能就此慶祝,因為這樣微弱的訊號存在許多幹擾因素。背景恆星或雙星系統中的伴星都會產生類似的訊號效果。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說,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訊號,我們很希望我們不久就能取得更多的資料,”馬特·赫蒙(attan)說。
他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但即便這一訊號最終被證實確實是一顆類地行星,人類也不太會希望在那裡移民:根據其軌道位置推斷,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為1900攝氏度。2010年9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天文學家們9月29日宣佈發現一顆迄今為止與地球最類似的星球,它的部分割槽域環境與溫度適合人類居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顆名叫giese581g的行星位於天枰座星群,環繞比太陽小許多的紅色恆星giese581執行。該恆星距離地球20光年,天文學家已經找到6顆繞giese581執行的行星。另外5顆giese581b到giese581f)都不位於“godiockszone”可居住區)內,然而這顆正好在可居住區內,它的溫度不會太熱或太冷,這樣液態水就可以形成海洋、湖泊和河流。
giese581g很可能是一顆岩石星球,表面或許有水和大氣層,它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2到1.4倍,質量大概是地球的3.1到4.3倍,引力與地球相近,其表面平均溫度在零下31度到零下12度之間。
它所圍繞執行的這顆紅矮星的溫度只有太陽的150,體積是太陽的13。giese581g繞其“太陽”執行一圈只要37天,而且它的一面是永遠對著“陽光”,另外一面則永遠處於黑暗之中。所以它朝陽的這面可能很熱,溫度可達100多度,背光的一面的溫度則可在零下幾十度。
對於生命或未來的人類移民而言,最合適的位置是“灰色”地帶——giese581g的黑暗與光明的過度帶。根據其經度的不同,許多生命都可以找到適合它們出現和進化的穩定的氣候環境。
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將近500顆太陽系外的行星,然而,它們幾乎全部都是太大,由氣體而不是岩石構成,而且溫度對我們認知的生命而言不是過熱就是過冷。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家賈斯汀說:“這是第一顆讓我真正感到很激動的行星。”他認為這顆行星非常適合孕育生命。
在沙僧看來這是一個將來花果山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太陽系外建立宜居地的一個目標,儘管現在還十分遙遠但並不是沒有提前準備的必要。
喜歡星輪之逆天小道士請大家收藏:()星輪之逆天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