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十年種一樹 > 散步

散步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倦花飛 白月洄流 崇禎十七年秋 鑒寶王 水滸騰龍 我在商朝有塊地 我在位面冒險的日子 人質 且共 全宇宙都想搶我家崽兒 理想,緣 強行入侵[向哨] 重生之甩鍋BOSS 想和作者談人生 大毀約師 我和星球談戀愛 極品貼身狂少 無拘無束符文俠 [綜]綱吉今天也在瑟瑟發抖 [群穿宋朝]蒼穹之耀

散步

池衾仰頭靠在椅子上,長嘆了一口氣,他發現這件事只要韓星落的態度軟不下來,他也無能為力,畢竟這公司是她韓星落的。

轉念一想,他辛苦了那麼久的方案,最後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結果。墨守和成規兩位主播的流量是上去了,可又能隱瞞粉絲多久?到時候又該如何向粉絲解釋,粉絲對公司又會是什麼樣的看法?

池衾此時此刻心裡充滿了顧慮,他還感到一絲心寒——韓星落隱瞞了合同的事。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節奏越來越快,反映出他內心的焦慮。

中午,池衾就離開了公司,他來到aiting坐下。

店裡太忙,文竹沒有顧得上和池衾打招呼,他只見池衾找了一個角落坐下後,獨自對著窗戶發呆,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沉思。

池衾坐在aiting的角落裡,但他的心思卻早已飄遠。他的目光雖然定格在窗外的街景上,但他的思緒卻在不斷地迴旋,他在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處理這件事。

店裡的喧囂似乎與他無關,他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彷彿被一層無形的泡沫包裹,與世隔絕。

他回想起自己加入公司的初衷,那時的他滿懷激情,想要在這個行業中做出一番成就。然而,現實卻遠比他想象的複雜,他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或許他根本不適合做個領導人。

時間在池衾的沉思中悄然流逝,午後的陽光逐漸變得柔和,如同溫柔的手,試圖撫平他心中的皺褶。

店裡的客人換了一撥又一撥,文竹終於找到了空閑,她端來一杯咖啡放在桌上,輕聲問道:“老闆,你今天怎麼了?看起來心事重重的。”

池衾被拉回思緒的抬起頭,看著文竹關切的眼神,他勉強擠出一絲微笑:“沒什麼,只是工作上的一些煩心事。”

文竹坐在他對面,把咖啡往池衾面前推進了些說:“既然下班了,就不要想工作上面的事情了,這是我研究的新品,老闆要不你嘗嘗。”

“新品”池衾一聽覺得還有些稀奇,他來了興趣的拿起咖啡,小抿了一口說:“文竹啊,你才會做咖啡多久,都開始研究新品了。”

“怎麼樣?”文竹的眼睛裡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她對池衾的評價非常在意。

池衾細細品味著口中的咖啡,新品的口感與他以往喝過的咖啡有所不同,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和層次,彷彿在舌尖上跳起了優雅的華爾茲。

“嗯,這個味道很特別,”池衾認真地說,“有一種淡淡的果香,但又不會蓋過咖啡本身的風味,平衡得很好。”

文竹聽到池衾的評價,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如同雨後綻放的花朵。

“這是我嘗試了很多次才調出來的配方,我給它取名叫‘午後陽光’,希望它能給人帶來像午後陽光一樣溫暖的感覺。”

池衾點了點頭,再次品嘗了一口,這次他更加仔細地感受咖啡的味道,彷彿在品味生活的苦與甜。

“午後陽光,”池衾輕輕放下杯子,微笑著對文竹說:“‘午後陽光’,這個名字很溫暖,但是我覺得它的味道更複雜一些,有一種深邃的感覺。或許我們可以給它起一個更有詩意的名字,比如‘晨曦微光’,怎麼樣?”

文竹聽到這個名字,眼睛裡閃過一絲驚喜:“‘晨曦微光’,這個名字很有畫面感,既有新的開始的希望,也有一絲神秘和期待。”

文竹高興地說:“能得到您的肯定,我真是太高興了。”

“我也不是專業人士,你不必太在乎我的看法。”池衾謙虛的說,他看著文竹純真活潑的樣子,很是開心。

在與文竹聊天的過程中,他真的完全把公司的事情拋在腦後,此時他心情非常愉悅,文竹真的像個溫暖的小太陽,說話總是讓他歡喜。

店裡陸陸續續又來了客人,文竹去忙了,池衾看文竹離開,他又只能一個人坐著發呆。他拿出手機,發現已經五點鐘了。

池衾抬頭望向窗外,發現森懷正站在對面的街道上,目光似乎穿越了人群和車流,直直地落在他身上。

森懷的眼神中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像是關切,又像是擔憂。

池衾心中一動,他站起身,推開了咖啡館的門,走向森懷。

外面正在小雨,小雨淅淅瀝瀝地灑落,輕柔地飄灑在池衾的臉上,帶來了一絲涼意,他走向森懷。

“森懷,你怎麼在這裡?”池衾率先打破了沉默。

森懷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輕松:“我剛好路過,就看到你在咖啡館裡發呆。”

森懷有些意外池衾看到他後,既然主動走出咖啡館來找他。

“你下班了嗎?”森懷問。“嗯”池衾說。“回去嗎?我送你回去”森懷隱約感覺池衾的心情不是很好。

“不”池衾搖了搖頭,他的目光看著森懷許久,緩緩開口道“能陪我走走嗎?”

森懷遲疑了一會,池衾竟主動邀請他一起走走,他說道“能。”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以夏序言